2025年6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四期“BMEF科灵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特邀国际知名核磁共振专家、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客座教授Dieter Suter担任主讲嘉宾。
论坛由苏州医工所徐雅洁副研究员主持,郑健研究员、李铭副研究员、吴中毅副研究员等出席论坛。徐雅洁副研究员首先对Dieter Suter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论坛背景以及Suter教授卓越的科研生涯。
Dieter Suter教授带来了题为 “Low-Field Magnetic Resonance:Problems and Solutions” (低场磁共振:面临的难题与解决方案) 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中,他深入阐述了核磁共振(NMR/MRI)技术的演进与应用。传统高场强超导磁体可显著提升信噪比和波谱分辨率,但受限于高昂成本和基建要求;而低场便携式NMR设备虽然灵敏度较低,却在现场检测(如土壤根系生长监测、阿拉斯加输油管泄漏定位)中不可替代。为克服低场局限,讲座重点介绍了超级化技术、光学非响应式探测、脉冲序列优化三大技术方向。在医学成像领域,Dieter Suter教授强调弛豫时间(T1/T2)的噪声本质可转化为诊断信息:通过调整序列参数获取组织特异性对比度(如白质/灰质区分),并演示了二维弛豫相关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可无创分层血管壁结构。扩散张量成像则通过水分子各向异性扩散追踪神经纤维束走向,为脑连接图谱提供依据。
报告结束后,Dieter Suter教授与在场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了相关问题。
论坛尾声,苏州医工所徐雅洁副研究员代表研究所向Dieter Suter教授赠送了纪念证书。本次论坛为苏州医工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了与国际顶尖学者深入交流代谢领域前沿进展的宝贵机会。
嘉宾简介:
Dieter Suter教授,1985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学院(ETH Zurich)获博士学位,师从Nobel奖得主Richard R. Ernst教授,后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工作。1995年起,出任德国多特蒙德(Dortmund)大学物理系教授,曾任该系主任。2005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学客座教授。Dieter Suter教授长期开展核磁共振、动力学退耦、量子纠错、量子存储、医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Rev. Mod. Phys.Science,Nature等杂志上。目前Dieter Suter 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以磁共振和高分辨激光光谱学手段来研究凝聚态系统的动力学结构,量子信息处理等。
徐雅洁副研究员主持论坛
论坛现场
Dieter Suter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徐雅洁副研究员向Dieter Suter教授赠送纪念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