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通过验收

作者: 时间:2013-04-10

11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验收会议在苏州医工所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副省长何权出席会议。验收会由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主持。

由中科院、江苏省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验收会听取了苏州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筹建工作组组长宣明对筹建工作及未来发展的汇报。中科院副秘书长潘教峰报告了专项验收情况。江苏省省长助理徐南平宣读了苏州医工所验收意见,会议审议通过了苏州医工所验收意见。中科院人教局局长李和风宣读了苏州医工所首届领导班子,并宣读了关于表彰在筹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的决定。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第一届所领导班子组成如下:唐玉国任所长,邓强任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武晓东任副所长兼纪委书记。白春礼为苏州医工所颁发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以及宣明、张涛、唐玉国、邓强、钮跃鸣、张少华等单位和个人因在筹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表彰。

财政部教科文司宋秋玲副巡视员在会上讲话,她对苏州医工所通过验收表示祝贺,希望本所理清思路、明确定位;创新机制、完善管理,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伟强在会上讲话。他说,苏州医工所通过验收,既是本所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必将极大地推动本所的后续发展,为苏州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他同时表示,苏州市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工作力度,不断深化服务,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全力以赴推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成为院地双赢合作的成功典范。

李学勇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江苏省将始终加强和中科院的合作,一如既往地做好与中科院共建苏州医工所各项工作,在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继续给予重点支持,推动研究所快速发展。相信苏州医工所一定能够以验收为契机,站在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业绩,早日建设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服务地方产业的平台、集聚创新资源的高地,为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百姓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白春礼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代表中国科学院对为苏州医工所筹建给予充分关注与大力支持的国家各部委、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苏州新区和有关企业、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与地方继续共同建好苏州医工所,是中科院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恪守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定位,不断优化学科领域方向,构建科技创新价值链,调整优化科技布局的一项重大举措。他希望苏州医工所把通过验收作为发展的新起点,借助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提供的更大舞台和空间,抓住新机遇、面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创造新辉煌。

验收会议结束后,在何权副省长的主持下,白春礼和李学勇共同为苏州医工所揭牌。

中科院副秘书长潘教峰、吴建国,江苏省省长助理、科技厅厅长徐南平,苏州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浦荣皋,以及中科院、江苏省、苏州市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验收会和揭牌仪式。

苏州医工所筹建工作历时4年多。2008年4月,中科院与江苏省、苏州市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协议书》。2008年8月,中科院党组委托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负责苏州医工所的筹建和管理运行。

在中科院、地方政府及南京分院的领导和支持下,苏州医工所筹建工作组带领全所职工,经过艰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圆满完成研究所筹建任务,建成一个符合中科院序列研究机构标准和要求的研究所。2012年7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2012年8月29日,中科院发文成立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医工所在科研工作、成果转化、队伍建设及研究生培养、交流合作、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党群与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12年11月底,全所共有人员334人,其中“青年促进会会员”1人,江苏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人、“六大人才高峰”计划1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苏州市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5人;4年来,共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院地合作项目,江苏省苏州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等100余项,争取科研经费近4亿元;PET/CT-医用回旋加速器系统、光栅刻划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医用半导体激光器项目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牵头成立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若干项成果已成功实现转化,成立高科技公司和成果转移转化公司5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