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高端前沿技术引领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作者: 时间:2024-03-13


从小小的手术刀,到复杂的大型医疗装备,生物医学仪器的研发一直是关乎公众健康的重要领域。过去一年,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下称“苏州医工所”)周连群团队不断推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力突破我国医疗仪器方面的“卡脖子”难题。

苏州医工所副所长、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周连群告诉记者,近年来,他的团队主攻高端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及装备的研发。“2023年,团队研发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成果——HiQ P2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获批了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一检测仪器有望得到广泛的运用,举例来讲,现在许多人感冒咳嗽,其实是多种病毒交叉感染的症状,以往我们需要做多次检测才能确认。而在我们新研发的仪器中,只需一个样品管就可以检测多个靶标、多种疾病,这就是多重核酸检测技术。现在,这一成果已经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和科研单位开展临床应用研究。”周连群介绍。今年以来,团队也正在将最新的单分子检验技术成果推向临床验证。

从“一个人的团队”到现在40人规模的多学科研发团队,从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周连群团队的发展是苏州医工所的“小小缩影”。自2008年落地苏州以来,苏州医工所聚焦生物医学工程装备、医学诊疗试剂、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并获批了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实验室、11个市级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

“苏州医工所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器械工程化平台,促成一批科技成果在苏州转化落地、快速成长。”周连群介绍,目前苏州医工所累计孵化企业50余家,代表性的有长光华芯、长光华医、新华医疗等10余项。

“以半导体激光器研究室为基础而转化成立的长光华芯,2022年于科创板上市,成为A股首家半导体激光芯片上市公司。我们还开创成果转化+招商的方式,以创新性血液免疫实验技术引入新华医疗落地投资建厂,投资额超1亿元。”当下,苏州医工所已实现60余项科研成果和产品的转移转化,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国外垄断,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双光子—STED复合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数字PCR、质谱仪、超声成像器件等为代表的150余项科研成果和产品。

“医疗器械不同于传统工业的研发成果,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研发周期长、准入门槛高,短的要两三年,长的要五六年。要承担这样颇具难点的研发工作,离不开一支多学科的科研攻关队伍。”周连群表示,打造医工“国家队”,重点是要打通青年人才“引、育、用、留”的环节。“在引才方面,我们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新机制,在个人补贴方面也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在培养方面,我们以‘领军人才+骨干群体’为基础,打造人才攻关联合体,让优秀人才参与重大任务历练、承担重要岗位,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未来几年,我们也将聚焦江苏省的未来产业布局,通过整合科研力量,投入资金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在基因检测、合成生物等领域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医工所力量。”周连群说。

(来源: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403/13/node_11.html#content_1305442)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