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发通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成功获批“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简称“苏州医工所”)定位是“面向生物医学的重大需求,开展先进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引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建成医疗仪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成为不可替代的国立研究机构”。
目前,苏州医工所已建成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与健康研究基地(苏州)、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和10个苏州市高技术重点实验室。
苏州医工所于2011年设立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5被人社部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0年在全国博士后工作站评估中获评优秀。
设站以来,苏州医工所已经累计招收博士后121名,在站博士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项,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项,博士后国际交流引进项目计划1人,各类博士后基金项目86项。
苏州医工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需要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博士后培养。此次获批苏州高新区首个“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不仅进一步完善了苏州医工所自身科研平台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水平、助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也将为苏州高新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苏州高新区于1999年设立苏州大市范围内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多年来,通过不断探索与发展,博士后工作已成为高新区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依托。
聚焦政策突破——
优化出台“狮山博士后登峰计划”,提升博士后政策的“含金量”,强化载体建站,给予每年5万元站点运行补贴;拓宽引才渠道,设立高校院所专家引才奖励,深化校地引才合作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围绕博士后招引、科研成果转化、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不断提升站点工作成效。
聚焦机制创新——
创新开展区级博士后预备站建设工作,构建“预备站、基地站、工作站”三级博士后工作体系,不断挖深博士后引育“蓄水池”。目前,已建设首批10家博士后预备站,通过联合培育、协同创新方式,加速博士后人才成长、破解技术难题,赋能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
聚焦服务提质——
将博士后纳入“狮山人才电子服务卡”服务范围,开展优秀博士后评比,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榜样力量,依托高新区博士后联谊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才交流活动,多措并举为博士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打造拴心留人环境,构筑博士后发展“生态圈”。
目前,高新区共拥有省级以上博士后设站单位55家,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2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3家,已形成大院大所为典型代表、各行业龙头企业多点布局的博士后工作站设立格局,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高新区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博士后工作为苏州高新区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全区已累计招收博士后345人,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资助75项,省级博士后科研资助70项,28人入选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各项数据均位居全市前列。高新区博士后领衔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达300多项,申请国际、国内专利400余项。(张伟敏、区人社局)
(来源:http://www.snd.gov.cn/hqqrmzf/zwxw/202311/6d45c7123b6744beb3e7cdc4cbd3e07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