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国庆假期尚未结束,苏州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吹响干事创业嘹亮号角,三大功能片区重大项目齐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揽子举措全面部署,全区上下抢抓四季度黄金时间迅速行动起来,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和更优作风,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苏州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理应挑更重的担子,有更大的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毛伟表示,开发建设以来,苏州高新区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不断丰富完善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重点举措。当下,面对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苏州高新区要加快推进“两区两前列”建设,打造苏州市产业科创主阵地,在“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上展现更大作为。
在一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中彰显担当
“西光子,东纳米”。太湖光子中心是苏州高新区作为苏州“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翼,奋勇挑起的千亿级重担。
走进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厅,新布置的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未来规划惹人注目。两个月前,太湖光子中心在苏州高新区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上启动建设,由长光华芯与苏州高新区联合共建的研究院作为一项具体部署实体化运转。眼下,研究院正加速集聚一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江苏省双创人才等,通过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创新协同等拓展产业链条,为太湖光子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半导体激光芯片研发平台。
瞄准世界级创新中心、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太湖光子中心起步即冲刺,受到了高度瞩目。启动当天,苏州高新区发布实施专项支持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高光20条”,从建平台、强创新、促转化、引项目、优生态五大方面配套政策,包括对新建或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分阶段给予最高2亿元资助等;苏州高新区还专项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太湖光子产业投资基金,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精准浇灌金融活水。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是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径。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相关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除打造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还着力围绕医疗器械、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四大重点领域,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并提出到2024年,四大产业创新集群总体营收规模要达2500亿元。
7月,与重组蛋白龙头企业百普赛斯战略合作签约,聚焦生物医药前沿技术,打造南方基地和创新中心;与高性能通用计算领域标杆企业登临科技战略合作签约,设立华东总部;揭牌启用清华校友苏州集成电路创新基地。8月,赴深圳举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介会、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推介会,成立苏州高新区(深圳)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科技平台战略签约。9月,由深圳森国科科技、钜芯集成、朗瑞半导体、苏州龙马璞芯等多家半导体龙头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苏州赛晶CIDM特色工艺制造项目签约落地,助力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能力……
近段时间,苏州高新区聚焦一流产业创新集群加快行动,瞄准产业方向精准引进重大平台、创新项目,产业链条上各类创新资源呈现加速集聚态势,产业创新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医疗器械、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绿色低碳四大产业创新集群产值增长均超过30%。与此同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省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等国家、省市级荣誉接踵而至,为苏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筑就新动能、新优势。
在新一轮创新发展浪潮中勇立潮头
从太湖光子中心“一骑绝尘”,到医疗器械、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绿色低碳产业创新集群“四马奔腾”,看似是赢在起跑线的高光时刻,背后却是“台下十年功”的艰苦累积。
苏州高新区1992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三十年来,该区一以贯之“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把苏州城西一片山水田园,建设成远近闻名的产业科创高地。近年来,更是紧盯产业链、创新链不断稳链固链强链补链,锚定苏州市产业科创中心,提出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走在全国创新型科技园区前列、走在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前列“两区两前列”目标。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苏州高新区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和研发机构建设新路径,先后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大苏州工研院、东大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南航苏州创新研究院等为代表的院所平台近百家。全区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800项,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规上高企研发机构有效建有率达到94.8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9%。获批全国首批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苏州高新区重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迈上千亿级台阶,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累计集聚国家高企1301家、瞪羚企业297家、独角兽(培育)企业33家、上市企业26家,拥有高层次人才4.6万人。获批全国唯一中日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首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总体看,这些年,苏州高新区重点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和创新基础良好、优势显现。以光子产业为例,光子技术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底层支撑技术和前沿技术,对现代产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高新区紧盯光子产业链、创新链,积蓄起产业先发优势。
从产业基础看,区内拥有一批光子领域高企、瞪羚、独角兽培育企业,其中,光子领域国家级高企数量达142家,形成了完善的企业梯次发展方阵。从产业平台看,依托南大苏州校区集成电路新型学院引入南京大学在精准光子集成芯片等领域的国际先进技术,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在高端光学类医疗仪器等方面填补国内空白。从创新要素看,区内企业在光制造、光通信和光传感领域取得一定领先优势,长光华芯拥有国内唯一的砷化镓6英寸线,阿特斯阳光是全球领先的光伏电站开发商,还有一批重点企业在无源光通信器件、激光控制软件等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在新一轮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苏州高新区人给出的答案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薄弱环节,补齐短板,拉长长板。今年8月召开的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工作会议明确,接下来要着力在“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上有更大作为,加快集聚产业链条上的高端创新资源,并支持它们跨界合作、协同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以创新资源的聚变催生创新集群的蝶变,着力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创新集群。
目标明确,蓝图绘就。苏州高新区提出,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集群要依托中科院医工所等大院大所,以及长光华医等龙头企业,建好省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医疗器械产业新地标;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集群要依托工信部华东五所等院所平台,以及长光华芯等6家上市企业,加快构建“设计+材料+封测”的产业链,争创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集群要依托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中科院地理所等院所企业,形成一批知名软件和信息服务品牌,争创“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绿色低碳产业创新集群要依托清华苏州环境研究院、国网城市能源研究院等大院大所,以及阿特斯、固德威等重点企业,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争创首批“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在最优创新生态构建中锻造核心竞争力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劲推动力,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要在“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上展现更大作为,必须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苏州高新区人深谙此理,致力于打造创新氛围最好、创新浓度最高、创新生态最优地区。苏州高新区始终注重用户思维、客户体验,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真正让“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成为“人到苏州必有为智汇高新创未来”的最佳阐释。
注重专业,提供精准服务。苏州高新区整合建立企业服务中心,出台企业发展系列支持政策,推出“预审+代办”服务,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较法定期限压缩90%,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先进区、全省营商环境先进开发区,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今年7月,《关于支持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加速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围绕着力引进战略科技帅才、加快集聚产业急需领军人才等六大方面,精准推出十九项具体举措。
注重特色,提供个性服务。人文生态、公共服务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苏州高新区依托区域内真山真水自然禀赋,发挥56座秀美山体、28公里太湖岸线和28公里运河岸线生态优势,“一山一策”“一湖一策”实施保护利用,打造山清水秀的城市风貌。同时,大力发展高端生活服务业,增加优质教育、医疗、育幼服务供给,布局更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今年8月,《苏州高新区山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方案》发布实施,将构建“山城一体,山湖一色”的现代化城市新格局,让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注重能级,提供系统服务。苏州高新区三大功能片区,即狮山商务创新功能片区、浒墅关先进制造功能片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是苏州高新区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环太湖科创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省域市域一体化等战略机遇,以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的战略部署。目前,苏州高新区已实现全区“功能片区+镇(街道)”运行体制全覆盖,三大功能片区既深度融合发展,又各负其责,逐步形成一体化品牌。在这次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上,三大功能片区负责人分别作表态发言,将凭借更大能级,为企业、人才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服务。
一大批重大项目、总部机构签约落地,成为对高新区营商环境肯定与认可的实实在在体现。今年1—8月,苏州高新区实际使用外资6.67亿美元,增长67.5%,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747亿元,西门子电气、克诺尔、EKPO等一批外资总部项目,以及中建国际全球采购中心、理想汽车、新磊半导体等重大内资项目签约落户,新开工产业项目数量同比增长80%。
以太湖光子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一流太湖科学城,建设全市产业创新高地;加快南大苏州校区建设,持续深化科技、产业、教育、医疗和历史人文领域合作,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充分挖掘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长光华芯等区内大院大所、高科技企业资源,集聚更多高端产业创新资源;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领航计划”和上市企业培育“领峰计划”,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奋进新征程,苏州高新区坚定信心、担当作为,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务实有效的实干举措,奋勇扛起“产业科创主阵地”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