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椎体骨折情况迅速进行智能分级,并在30秒内自动生成骨折椎体分级信息影像诊断报告,全程不需要医师参与。这并不是科幻影片中的场景,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医学诊断设备。
最近,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高欣团队的这项自主研发成果“智慧大脑”——全自动椎体骨折AI影像工作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受到人们关注。据介绍,该成果已通过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检验,诊断准确率达到76%,有望在实际诊疗及鉴定过程中实现应用。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协同三部委联合发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北京市公安局是第一批施行该标准的司法行政单位之一。传统的椎体骨折鉴定,法医需要凭经验分析伤者的影像学资料并根据骨折严重程度为每一块椎体进行骨折分级诊断,容易造成遗漏诊断或争议诊断。
有鉴于此,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委托具有大量脊柱骨折病例数据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相关研究。“我们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了近8年,有幸成为这一项目的主要研发单位。”高欣介绍,在预研阶段,团队需要分析上千例伤者的影像数据,对上万个脊柱椎体进行一一标注。在这一过程中,团队联合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影像科专家,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耗时数月完成了基础性工作,为后期模型构建及测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站研发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脊柱自动定位与识别、脊柱椎骨自动分割、脊柱椎骨骨折诊断模型等一系列智能影像建模关键技术。在实际诊断过程中,无需人工裁剪或标注图像,即可实现端到端的完全自动化椎骨骨折诊断。”高欣表示,目前,针对技术成果,团队已经进行了专利布局。
得益于这一研发工作,团队已将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应用于更多的医疗诊断工作。高欣介绍,团队围绕相关技术提交了“一种卵巢肿瘤自动鉴别系统”“假阳性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目标识别方法及装置”等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目前,团队的卵巢癌智能辅助诊断软件,正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开展试用,致力于实现更加客观、精准的医学诊断。
高欣表示,目前,团队的成果与高级职称法医的诊断水平(准确率70%)相当。在时间上,相比法医60秒的诊断时间,该成果的诊断效率提升了一倍。后续,团队将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将全自动椎体骨折AI影像工作站打造得更加智慧。(刘弘一)
(编辑:晏如)
(来源:http://www.iprchn.com/cipnews/news_content.aspx?newsId=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