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启“加速跑” 今年1至6月,苏州高新区新兴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作者: 时间:2021-07-26
《苏州日报》2021年07月26日 A01版

  □苏报驻高新区记者 刘晓平 苏报通讯员 张伟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风向标”,也是培育发展动能、激发内生动力的“强引擎”。

  近日,苏州高新区发布1至6月经济数据: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9亿元、增长15.7%,增速全市第一;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投资53.9亿元,增长45.5%,其中生物和新医药增长265.5%、软件和集成电路增长68%;亿元以上项目投资86.1亿元,增长20.2%。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苏州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启“加速跑”。2020年,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9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2.8%,稳居全市第一。2015年,这一数据是57.2%,也是苏州全市第一。从“十二五”期末到“十三五”期末,苏州高新区保持着全市领先的步伐,不断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新动能。

  钢铁不是一天炼成的。“加速跑”的背后,是苏州高新区不断引进大院大所,搭建产业孵化平台,出台金融扶持政策,着力构建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找准定位、突出重点

  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30%

  5月8日,“‘医’心一意‘器’聚高新”苏州高新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发布《苏州高新区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并启动建设“太湖医谷Medpark”。

  作为江苏省“一区一产业”战略布局中唯一重点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地区,为抢抓医疗器械发展新风口,高新区又一次以“大手笔”令人瞩目。此前,该区在全国首创专门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科技信贷产品“融医贷”,成立了总规模达100亿元的医疗器械母基金、15亿元的大健康产业基金,助力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乘风破浪、锐意而行。

  找准定位、突出重点,挖掘和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高新区对医疗器械产业的布局由来已久。2008年,该区引进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一年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4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进驻。多年来,这两家院所跨领域合作,使多项重大医疗器械装备实现了源头技术“自主可控”。

  十余年后的今天,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批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功孵化项目公司约60家,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名“优等生”。作为一家专注于体外诊断产品(IVD)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光华医承担了5项国家和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品基本覆盖全国,并出口7个国家。长光华医的发展,吸引了法国最大的生物制剂公司、全球体外诊断领域十大公司之一的生物梅里埃集团关注。在高新区相关部门的促进下,生物梅里埃集团成为长光华医的控股股东。目前,生物梅里埃集团正在高新区建设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基地,一期投资4.6亿元。

  在高新区,这样携手成长的美好故事一遍遍上演。如今,辖区已经集聚赛默飞世尔、恒瑞、鱼跃等重点医疗器械企业近300家,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保持年均30%的增速,2020年产值超200亿元;先后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国仟创新医疗科技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并成功运行了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注册申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全产业链无缝衔接。

  “高新”力量 亮点频闪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产值均达千亿元

  剑指苍穹,天和入九天。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发射升空,中国真正迎来“空间站时代”。

  在这份沉甸甸的“军功章”里,有着不可或缺的“高新”力量:苏州旭博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承担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推进机构及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检测工作。为航天员保驾护航的系统——航天员生理参数监护系统,则由位于高新区的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数字化医疗仪器研究中心与中国航天员中心联合研制而成。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近年来,“神舟”“天宫”等字眼频频出现于公众视野,见证了中国航天一次次的跨越,也不断标注着中国太空探索的新高度。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成功的欣喜背后,都活跃着高新区企业的身影。在民用航空领域,“高新”力量同样令人瞩目: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PPG航空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科可瑞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获航空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成绩始于早早的谋划与布局。在“十三五”时期,高新区先后引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北航苏州北斗丝路学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南航苏州研究院等涉及航空航天科技的科研单位。

  如今,伴随着苏州市加速布局航空航天产业,高新区相关企业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苏州科可瑞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既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又具备飞机改装设计能力的综合性科技公司,已成为中国商飞的一级供应商,其分布式客舱WiFi系统是全球首个该类系统。苏州倍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造了世界第一台全尺寸3D打印涡喷发动机,不仅把发动机原有的200多个零部件缩减到十几个,而且实现减重15%左右。近年来,该公司联合中国商飞完成了槽轮等20多个钛合金3D打印产品的工艺开发,成功装上C919飞机。

  同时,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区亮点频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等为重点,2020年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智能制造产业以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装备制造为重点,2020年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新能源产业以光伏新能源、新能源动力电池为重点,2020年产业产值达200亿元。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等荣誉。

  持续发力,布局“2+6+X”新格局

  2022年形成三大百亿级重点产业链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不断跑出“加速度”,还需直面挑战,多措并举,在纾困解难和提质增速上不断发力。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让产业发展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与传统产业紧密融合、良性互动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能力,让产业发展有不竭动力。在这一点上,高新区有着清醒的认知和判断:要不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多方凝聚力量,全面激活动能,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聚焦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苏州高新区围绕新兴产业的新一轮招商已经箭在弦上。

  以数字经济为例,1月8日,总投资80亿元的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落地,预计可带动相关产业投资100亿元,形成相关生态经济年产值200亿元。此后不久,致力于打造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新坐标”的中软国际解放号(苏州)新软件协同创新产业基地落地,加上“十三五”期间已经落户该区的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赛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苏州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阿里云计算等一批数字产业优质企业和载体,高新区的目标是要打造苏州数字化发展的标杆区。

  向着更高目标加速奔跑,高新区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动提升全区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最终形成领跑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端产业集群,到2022年形成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经济等三大百亿级重点产业链,形成“2+6+X”产业布局。其中,“2”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2个主导产业,“6”指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绿色低碳、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6个新兴产业,“X”指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

  “我们将立足现有产业优势,继续布局更多新兴产业增长点,打造全国开发区转型升级样板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毛伟说。

(来源:https://app.suzhou-news.cn/e_papers/article?article_id=11717379)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