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施为)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员顾华东的办公桌上,有4张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2008年11月5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筹建期揭牌。
2010年9月19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喜迁新园区。
2012年11月26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正式成立通过验收。
2018年10月20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十周年纪念。
对比可发现,这4张照片随着人数的大幅度增加,相纸面积越来越大。仔细辨认,照片中,一些老面孔随着岁月的流逝眼神越发坚毅,他们与后来加入的不少意气风发的新面孔一起定格,书写了一代医工人的精神与传承。顾华东正是其中一员。
“十几年了,我见证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从无到有的过程,也见证了整个科技城,从青山杂草间拔地而起。”今年已经58岁的顾华东,不变的是他从事了一辈子医用激光技术研究,变化的是他在人生的鼎盛时期从东北长春迁徙到江南苏州。这一切,都源自于2008年9月的一次简短的谈话。
“去不去苏州?”“去!”谈话最后,是这样的回答。
此前,顾华东就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在该所旗下长春光机医疗仪器有限公司负责医用激光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将在苏州设立唯一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和苏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设。”听说这一消息,仅仅是出于对领导的信任,顾华东就很快做出了决定。
这家院所将来是什么发展光景呢?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也没有多想。就在这样的心态下,2008年9月下旬,顾华东陆续打包了不少仪器和实验设备,通过物流公司发往已经在苏州“打前仗”的行政人员。
2008年10月12日,第一次来苏州。从上海浦东机场下飞机坐到大巴上,顾华东就一直在脑海里搜寻对苏州的印象。然而,随着对接的工作人员将他从干将西路接上车,沿着北环高架一直开到鹿山路时,顾华东傻眼了:此时的太湖大道正在修建,眼前的道路一片混乱。
“工地很乱,路不好开,关键是开了很远很远都没有房子,全是荒地和树林。”正当他心里犯着嘀咕,思索着究竟这即将成立的院所选址是在何处的时候,在龙山路和太湖大道交汇处,一座马蹄形的大厦映入眼帘。就在这座大厦北边,一座三层小楼——“龙山路14号”成为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筹建前期的“摇篮”。
过了仅仅一个月,第一张照片诞生了。这张照片上只有十几个人,但是他们却的的确确成为了“拓荒者”。
最开始的科技城只有青山绿庭小区,十几位科研人员都租住在这里;没有菜场、医院等生活商业配套,购买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到东渚镇;公交车只有44路一趟,公务出行不便,为了医工所的筹建顺利进行,三位领导的私家车全部变成了“公车”,研究员也客串司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筹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起来。“当时,所里从6个候选项目中论证3个项目作为先导研究课题。”顾华东所说的这3个项目,开启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筹建初期3个实验室的科学研究。
两年时间,一幢灰色的建筑群在青山脚下建成。“建楼的过程中,设计单位让我们从科研角度对主体建筑的规划建设提出意见。我提了两个且都被予以采纳了。”顾华东提出,由于光学件需要稳定的实验环境,因此最好要预留防震平台。其次,他提出,楼与楼之间要有用防雨棚连接起来,方便在各个科研楼之间搬运仪器。他的第二个提议被采纳得更为彻底,如今,科研楼和主楼之间的每个楼层都有连廊,完全解决了仪器搬运的问题。
随着新楼的建设完毕,第2张照片诞生。这张照片上已经有了七八十个人。彼时的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逐渐人才济济,羽翼渐丰。在筹建期,苏州医工所“边建设,边科研,边出成果”,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2010年底,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召开了科研成果推介会,当时就端出了25项科研成果,主要包括“生物医学影像系列”3项,“激光诊断治疗系列”6项,“临床检验分析系列”16项。
2012年11月26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正式成立通过验收。自此以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发展步入正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总金额为1.7亿元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及系统研制”获批,科研人员的干劲儿更强了。流逝的岁月不曾苛待奋斗的人。2018年12月26日,“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及系统研制”项目成果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具备了高端超分辨光学显微镜的研制能力。而这一年,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迎来了第一个十年。第4张照片也是在这一年度拍摄。此时,这家院所已经获得了60多项科技成果,在这个大项目获得里程碑式的收获之后,又迈入了新的阶段。
截至2020年5月,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已集聚人员总量941人:其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10人,中科院重大人才工程项目19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4人,江苏省双创团队3个;研究员73人,副研究员110人;博士生导师38人,硕士生导师73人,在学研究生26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98%,35岁及以下青年职工占68%。累计授权专利近1000项,其中发明专利300余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400篇。共承担国家、中科院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军工项目、企业委托项目85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9.9亿元。
4张照片记录了院所成立之后的特殊节点,也真正折射出了一个院所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我们的第一批建设者中已经有了第一个退休的人,课题组的马上还有人要退休了。再过两年我也要退休了。尽管如此,但我见证了苏州医工所乃至高新区的发展,十分欣慰。”顾华东在采访最后表示,目前,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已经在行业内有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队伍。“我们将继续埋头研发医疗器械产品,打破高端医疗器械国外垄断局面,服务高新区一号产业发展。”
(来源:https://app.suzhou-news.cn/e_papers/article?article_id=1164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