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成功研发新冠病毒现场快速核酸检测系统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员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作者: 时间:2020-09-11

  近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苏州市有不少个人和集体获得了表彰,其中,共有6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来自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研究员汪大明就是其中一位,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基于杂交捕获免疫荧光法(HC-IFA)的新冠病毒现场快速核酸检测系统,为全国人民乃至全球范围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 

  自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无数医护人员冲锋在抗“疫”一线,为人们进行积极地诊断与治疗。与此同时,不少科研人员也在加紧研发针对病毒检测的试剂和仪器,为了实现迅速诊断以尽快开展救治工作,精准、迅速、便携成为了他们研发时的追求目标。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作为高新区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头羊”,在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组织了多个团队不分白天黑夜分别加紧研发。 

  据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仅含有核糖核酸(RNA)的病毒,病毒中特异性RNA序列是区分该病毒与其它病原体的标志物。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后,我国科学家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对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并通过与其它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对比,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中的特异核酸序列。临床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如果能在样本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核酸序列即可判断该患者已被感染。 

  “我们的产品能够在45分钟出检测结果,由于仪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整个系统可实现常温储存和运输,因此对新冠病毒核酸现场即时检测十分有效,可应用于地铁、轻轨、机场等公共场所。”汪大明介绍,他们研发出的这套针对新冠病毒诊断的现场快速核酸诊断系统,包括自主研发的试剂盒和配套的免疫荧光分析仪,一台仪器一小时最多可测试60份样本。其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叫做杂交捕获免疫荧光法(HC-FIA)的新型检测方法,可以一步法快速检测病原体核酸,无需核酸提取纯化、无需PCR扩增,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核酸杂交试验使得标记病毒核糖核酸(RNA)对应的荧光信号放大,最终通过荧光免疫分析仪进行相应检测,以达到确诊的目的。该技术可以适配广泛的应用场景,仅需20微升咽拭子或痰液样本,就能快速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的RNA,为流行病即时监测提供精准可靠数据。 

  事实上,汪大明带领的研发团队此前已研发出针对SARS病毒的检测试剂和仪器,相关仪器已于2017年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因此,该团队技术一直走在该科技领域研发的前沿,此次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后,就立刻转向了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方向的研究。针对新冠病毒开发的配套试剂盒于今年2月14日通过中国药品检定研究院检定。疫情期间,汪大明还带领团队逆行武汉,完成了近千例临床试验。最终,该系统于3月24日获得国家药监局审批,取得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据了解,该产品是目前国内唯一无需核酸提取纯化和扩增的检测试剂,可常温储存运输,解决了核酸试剂依赖冷链运输难题,被纳入“中央加快提升检测能力生产扩能5个核酸产品”。此外,汪大明还研发出自测用抗体检测试剂,可一次采样同时检测IgM、IgG两种抗体,10分钟完成,已获欧盟CE认证,目前,已出口国外助力国际抗疫。他个人也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汪大明表示,他与他的团队及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全体同仁,将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不忘“创新生物医学工程”初心、牢记服务人民健康幸福使命,更好地为输入性疫情防控提供解决方案与技术装备,为打赢这场全球抗疫的最后胜利贡献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力量。(施为) 

(来源:http://www.snd.gov.cn/hqqrmzf/zwxw/202009/c04680dd590349368d6b62e1a2a403ad.shtml)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