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江苏苏州高新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目前,已集聚起百家大院大所和科技载体平台。近3年,区财政投入5.8亿元支持院所发展。至目前,各院所已引进孵化企业近400家,有力提升了区域创新浓度。
成果转化带来产业崛起
“产学研合作创新,实现成果转化”,是推动区域经济从高速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统计显示,至2019年年底,高新区内院所已引进孵化企业360多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40亿元。3年中,平台累计申报发明专利达447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9件。累计获批高企23家,高企培育15家。其中,浙大苏州工研院孵化约80家,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累计孵化约60家,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累计新注册企业17家,南大苏州创新研究院引进并孵化企业41家。
这些“脱胎”于科技实力雄厚的院所,也使企业自身获得长足发展。
除引进孵化企业外,在成果转移上,大院大所也取得不俗业绩。2019年,高新区院所技术交易额超过了1亿元。其中,中移动苏州研发中心成交额5883万余元,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成交额2502万余元,浙大苏州工研院成交额2369万余元……这些院所作为产业研发龙头,有力助推了辖区企业创新发展。
得益于不断聚焦科技与产业强强融合,2019年,高新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6家,同比增长80%,净增177家,同比增长124%,均创历史新高。一年来,高新区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400项,获评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2家;获批省成果转化联合招标项目3项,位列全省高新区第一。
院所发展带来高层次人才集聚
“随着大院大所及重点科技型企业的集聚,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迅速在高新区集聚。近3年是高新区引进大院大所的高峰,达到了40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了飞跃。”高新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据显示,至2019年年底,高新区大院大所已累计获批区领军人才近150人次,姑苏领军人才近50人次,省双创人才超过50人次,国家级人才18人次。
近3年来,市级以上领军人才获批人次占全区的比重逐步增加,2019年院所获批市级以上领军人才达到26人次,贡献率达40%。近3年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批省双创团队3个,长光华芯引进国家级人才5个。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落地两年多,已从国内外引进研究团队23个,涵盖水、固废、大气治理与场地修复四大环境领域。
大院大所让合作更加国际化
目前,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孵化的长光华医,已承担5项国家和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品基本覆盖全国,出口7个国家。有意思的是,这家本土培育企业还通过“走出去”,又将全球体外诊断领域十大公司之一的法国生物梅里埃集团“引”了进来。
“大院大所的落地,使高新区各类科技合作更加国际化。”高新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些年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先后与美国、德国知名高校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引来国际先进技术与高端人才,提升了研究所国际知名度和科研实力。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建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引进海外最新科技成果进行本地产业化;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与高新区、瓦赫宁根大学共建“瓦赫宁根苏州环境创新国际协同研究中心”,开展环境创新领域的产学研国际合作。
这一来一往的“开放融合”,也让高新区加快了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目前,该区已在海外布局两个离岸孵化平台——跨境新兴技术产业联合共享孵化实验室和苏州—柏林创新中心。其中,高新区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硅谷1898集团合作共建了跨境新兴技术产业联合共享孵化实验室,通过国际化布局,建立美国离岸孵化实验室和国内在岸成果转化基地,力求在高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技术产业集群。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责编:施懿倩
编辑:施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