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新近研发出一种基于银纳米簇的荧光检测方法,能方便、稳定、灵敏地同时检测两类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对癌症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知名学术期刊《纳米尺度》上。未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也会进一步推进相关试剂的应用研发。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在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产生和分泌的一些物质。具体的物质种类约40多种。这些物质会在细胞、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存在,当这些物质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检查检测出来。目前临床上已经将肿瘤标志物检查作为一个常规的体检项目。
负责此项研究的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员缪鹏介绍:“常规的检测方法是采用抗原和抗体互相反应的免疫法,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但现有方法存在发光强度低、不易测量等缺点。我们采用的银纳米簇的荧光检测方法应用了几个到几十个银原子作为荧光信号源,能够检测两类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
据了解,肿瘤标志物能够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状态,医生通过检测标志物可以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是两类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它们的异常增高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例如,癌胚抗原在胃肠道肿瘤、肺癌、乳腺癌中可出现异常增高,甲胎蛋白在肝癌和恶性畸胎瘤中可出现异常增高。
缪鹏介绍,银纳米簇因其超小尺寸而具备分离的能级结构,能显示出独特的光学、电学、化学性质,因此基于这种材料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以往常规的光学、电化学分析方法有所提高,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实验结果表明,新的荧光检测方法能很好地指示肿瘤标志物浓度。随着肿瘤标志物浓度提高,相应的荧光信号也会变强。此外,这种新方法能大大减少辅助试剂的使用,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势,在生物医学研究以及临床诊断上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癌症患者诊断越早,治疗生存效果越好。以肝癌为例,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50%~70%,中期则降至25%~30%,到了晚期仅为10%~15%。“用我们这种检测方法做成试剂,合成一个批次只需要很少的量就可以检测几千到几万人,不仅具有很大的医学价值,也有很大的市场应用前景。”缪鹏透露,目前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相关分支机构已经着手将这项研究进行产业化推进,待相关试剂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最终会进入市场为更多的癌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帮助。(施为)
(来源:http://www.snd.gov.cn/snd/xwzx/20190625/f167907c-c482-4469-af4b-4df572cf4d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