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老苏州崛起新产业”的创新打法——解读发展领跑的“苏州经验”之新兴产业篇

作者: 时间:2019-03-12

  

 

  在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恒瑞迦俐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展示该公司生产的“栓塞微球”。  ■摄影 记者 孟多多  

 

  在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中生(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正在组装“流式细胞仪”。  ■摄影 记者 孟多多

  

  走读长三角·城市发展启示录

    【苏州故事】 

    强化政策供给 10年培育一个医疗器械产业园 

  马云曾断言:“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大健康产业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广被看好。这其中,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各地竞相开掘的“蓝海”。

  在苏州高新区,历经10年培育,一个已集聚200多家企业的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已强势崛起。

  2月26日,记者实地考察,感受这里蓬勃的创新活力,和蓄势爆发的强劲动能。

  产业园的展厅里,一辆轨道小车穿梭自如,它相当于医院内的一列小型“高铁”,能够智能、自动化地根据医院建筑环境运送药品。一家有800个床位的医院,在一小时内就能完成所有楼层药品的发放。

  在位于园区内的恒瑞迦俐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小平展示了两小瓶蓝色液体。轻微晃动一下,就能看到其中很多蓝色的“栓塞微球”。“这些微球能载着药物,把药物靶向输送到人体内的肿瘤周围,通过靶向治疗把癌细胞‘饿死’,目前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柳小平介绍说,别看这些药不起眼,目前国际上只有3家企业能够生产出来,恒瑞迦俐生为自主研发、国内首创。据了解,一瓶9毫升的药剂,售价2万多元。去年该产品销售额达4亿元,预计今年将有50%的增长。

  类似这样的轨道小车、“栓塞微球”,园区内200多家企业都在生产或研发着各种高精尖的新式医疗器械,每一种新产品都直击医疗痛点,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产业机遇。据了解,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工业产业每年均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

  “苏州高新区过去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近年开始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让高新区变得更‘高’更‘新’。”苏州高新区经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2009年,苏州高新区瞄准医疗器械产业,开始规划建设产业园。这个新的产业园要想在全国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下非常之功,出非常之举。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等各级层面,首先强化了对园区的政策供给。

  “园区从一开始就被纳入江苏省‘一区一战略产业’的布局,江苏省明确苏州高新区为全省唯一重点支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园区,给予政策倾斜,避免重复建设,这对园区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上述负责人表示。此外,省、市、高新区各级制定出台了系列优惠支持政策,包括专项政策、专项产业基金、人才计划、专利资助等,吸引了大批项目纷纷入驻。

  据了解,园区集聚的2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中,包括10家上市公司、多家国内外顶尖名企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等。目前,该园区已成为国内唯一的专业医疗器械产业转型示范区、创新研发集聚区、成果转化推进区。

  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专利导航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级“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随着一大批“国字号”荣誉加冕,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不断提升着核心竞争力,朝着打造全国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的目标进发。

    打造创新生态 一个园区集聚100多家大院大所 

  “培育一个新兴产业,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要着眼‘创新’整合资源,打造一个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圈。”苏州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东连2500多年历史的姑苏古城,西接36000公顷的烟波太湖,拥有49座青山、25公里太湖岸线,苏州高新区一直被誉为“真山真水园中城”。近几年,高新区依托这样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集中力量做了一件大事——大力引进大院大所,抓住机遇集聚创新资源。

  短短几年时间,苏州高新区已与国内各大名校、研发机构合作,引进、集聚大院大所超过100家!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借力这些创新平台,通过不断优化政策体系,高新区又吸引了大批具有专业特长的高端人才、创新团队落户。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聚集各级各类领军人才超1000人次,累计吸引近800个高端人才项目落户。产学研医政资等各方资源汇聚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支撑。

  这其中,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成为医疗器械产业园的创新策源地。通过产学研对接,一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对于中生(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而言,来自中科院医工所的一项科研新成果——“流式细胞仪”就为企业开辟了市场蓝海。“2016年,我们以120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技术转让,之后再投资4000万元进行产业转化,现在产品已正式投产。”中生公司副总经理董峰介绍说,“流式细胞仪”投产后将打破美国碧迪、贝克曼等公司的垄断,今年预计销售额将达到3000万元,3年内销售额预计突破1亿元。

  “为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我们着力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打通创新全链条。”苏州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说,“创新链条上缺什么,我们就培育什么、引进什么;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着眼于产业发展的各个“痛点”,相关配套服务迅速贴心地全部“配齐”:考虑到企业前期研发投入成本高,集中配置各种公共实验室;考虑到企业研发生产医疗器械产品过程中有大量检验检测需求,苏州高新区直接与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在园区内共建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把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考虑到医疗器械新产品认证、许可程序繁琐,园区专门成立企业服务部,以专业人才帮企业全程代办;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高新区创投集团和深圳分享基金成立了3亿元医疗器械专项基金,为有需求的企业和好项目提供资助……

  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近年,苏州高新区持续推进的“两高两新”实践,有效构筑起创新引领的新兴产业体系,实现了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2018年,苏州高新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3.5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8%……秀美山水,智汇高新。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苏州高新区以“创新打法”,走出了独特的“高新”之路。

    【嘉兴启示】 

    培育新兴产业需要“创新打法” 

  何谓战略性新兴产业?顾名思义,它对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新增点,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

  走读长三角,当下各城市在培育新兴产业上可谓争分夺秒、不遗余力!无论是合肥立足原始创新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瞄准“缺芯少屏”痛点大力引进龙头企业,还是苏州精心打造创新生态圈,“配齐”新兴产业创新链条,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新兴产业这条新赛道上,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后发城市,都站在了相同的起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让我们的发展舞台大了,竞争对手也多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条新赛道上有全新的游戏规则,规则的精髓在于“创新”。连苏州那样的“传统强队”都要超越已有的成功经验,谋求变革与创新,更何况其他城市?像过去那样只是引进项目、供一块地、减免税费的“传统打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竞争态势。我们必须摸索出独门“创新打法”,才能在这个新赛道上力争上游,真正构建起嘉兴“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的未来产业体系。

  看苏州培育新兴产业,仿佛创作一幅精美绝伦的苏绣,唯有以独具匠心的布局、细致入微的手法、久久为功的韧劲,才能在“老苏州”的底子上织就新的锦绣辉煌。市委书记张兵说:“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看到苏州的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感受苏州的高质量、高效率、高速度,叹为观止、令人震撼!巨大竞争压力之下,我们唯有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抢抓机遇谋发展、砥砺奋进再跨越,才能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杨洁    编辑:陈园     责任编辑:章亚钧
(来源:http://www.cnjxol.com/2019/03-12/99873140.html)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