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十载艰辛筑梦,共谱医工华章——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建所十周年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讨会”在苏州举行。记者了解到,在建所十年中,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已授权专利超过80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00余篇;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60余项科研成果和产品;成果转化26项;研究所重大突破/重点培育方向共成立项目公司27家,注册资金2.21亿元,工程化平台对外服务收入5000万元。十年来,医工所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和汇聚基地。
此次活动吸引了院士、专家等500多人参与。期间,进行了两场高水平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讨会,分别就先进医疗仪器技术与先进医学检验技术开展学术交流。同时,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还分别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签订了“医工结合”全面合作协议,将更好地推进国产医疗器械的成果转化。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所长唐玉国回顾了医工所筹建的艰难岁月,展示了十年来苏州医工所在战略规划、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进展,并描绘了未来发展的蓝图。
十年来,苏州医工所始终面向生物医学的重大需求,开展先进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已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引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国立研究机构;已建设成为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高级人才培养和汇聚的基地;已建设成为医疗仪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平台。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为国民健康幸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苏州医工所先后参与科技部“人口与健康领域”技术预测战略研究、国家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参加了国家健康保障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中科院生命领域人口健康方向规划以及江苏省和苏州市多项发展规划的编制,研究所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显著地位得到体现。研究所还积极打造医疗仪器创新生态环境,推进筹建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苏州)转化中心和生物医学工程国际学院。
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方面,苏州医工所已建成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与健康研究基地、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9个苏州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共承担国家、中科院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军工项目、企业委托项目600余项,争取各类竞争性科研经费近7亿元;授权专利8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近30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00余篇;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双光子医用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超声成像器件及大数值孔径物镜等为代表的60余项科研成果和产品,特别要提的是,高端显微镜——双光子显微镜以300万左右的价格销售到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共计10余台;研究所重大突破/重点培育方向共争取各类资金支持6.61亿元,研制样机60余台/套,成果转化26项;研究所重大突破/重点培育方向共成立项目公司27家,注册资金2.21亿元,工程化平台对外服务收入5000万元。
苏州医工所还与10余家三甲医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设立了“医工结合”专项。该所还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慕尼黑工大等国际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深入、有效和实质性的合作交流。
目前,苏州医工所人员总量700余人。组建了一支由海归高层次人才,经验丰富的科研骨干,重点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为主要力量的优秀科研队伍。目前,研究所现有职工487名,其中江苏省双创 22名,研究员50名,副研究员77名。现有中国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培养点,光学工程、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硕士培养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61名,在读博士生65名,硕士生153名。
近两年,高新区大力实施“两高两新”发展战略,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先后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中国移动研发中心、中科院地理信息研究所、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近百家大院大所、创新载体。同时,高新区还与全国股转系统、深交所、上交所、中欧国际交易所合作共建“太湖金谷”“苏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上交所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基地”,集聚国家级孵化器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打造了中澳首个科技转化平台“江苏-维州研创中心”,制定了“全市覆盖范围最广、政策条件最优、操作性最强”的高新区人才新政,吸引人才总量超过22.9万人,集聚各级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超过900个,各级人才数量均位列苏州市领先水平。
高媛
(来源:http://www.jntimes.cn/newsdetail.htm?id=1810220003&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