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苏州10月22日讯(记者薛海燕 通讯员唐若问)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建所十周年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讨会在苏州高新区举行?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所长唐玉国回顾了医工所筹建的艰难岁月,展示了十年来苏州医工所在战略规划、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进展,并描绘了未来发展的蓝图。
十年来,苏州医工所始终面向生物医学的重大需求,开展先进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
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方面,苏州医工所已建成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与健康研究基地、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9个苏州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共承担国家、中科院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军工项目、企业委托项目600余项,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双光子医用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超声成像器件及大数值孔径物镜等为代表的60余项科研成果和产品。
“以市场为牵引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是苏州医工所过去十年探索出的特色,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此同时,在以国立研究所(苏州医工所)为依托、高端工程技术为核心、知识产权为纽带、资本为辅助、企业为承接、多要素(研、产、学、用、政、企、资、IP等)紧密结合的新型成果转化模式下,苏州医工所投资5000多万元搭建了独具特色的包括设计、加工、测试与检验等功能的工程化平台,组建了近百人的专业化工程技术队伍,形成医疗器械工程化技术的公共服务能力;在国内外多个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实现了模式输出。成功引入百余项成果转化项目,设立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44家,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共计5.3亿元人民币,累计吸引社会资本超过2.5亿元人民币,并获批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所和医疗器械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苏州医工所还与10余家三甲医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设立了“医工结合”专项。
中国科学院先进医疗器械产业孵化联盟是由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于2015年发起组建的,联盟单位包括科研院所、医院、企业、投资基金等30多家单位。该联盟是中科院首个创新型的医疗器械产业孵化联盟,也是对中科院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模式和产业孵化模式新的探索与大胆尝试。它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的全部链条。截至目前,联盟成员共37家,联盟孵化器已完成多个项目的工程化,并有近十个工程化项目正在进行。
目前,苏州医工所人员总量7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96%,35岁及以下青年职工占85%。今后,苏州医工所将努力构建人才、科技、成果、资本、市场“五位一体”的集团式新型研发机构。
为推进区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扎根苏州高新区,苏州医工所分别和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在20日签订了“医工结合”全面合作协议。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大力实施“两高两新”发展战略,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先后引进中国移动研发中心、中科院地理信息研究所、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近百家大院大所、创新载体。同时,还与全国股转系统、深交所、上交所、中欧国际交易所合作共建“太湖金谷”、“苏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上交所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基地”,集聚国家级孵化器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打造了中澳首个科技转化平台“江苏-维州研创中心”,并制定了“全市覆盖范围最广、政策条件最优、操作性最强”的高新区人才新政,吸引人才总量超过22.9万人,集聚各级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超过900个,各级人才数量均位列苏州市领先水平。
(来源: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810/22/t20181022_305918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