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大有来头!它可是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皮肤CT样机
“这种设备的技术门槛非常高,目前市场上只有美国一家公司有研发生产能力,每台设备售价150多万元。由于价格昂贵,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三甲医院皮肤科在使用。
它能够克服传统肉眼以及皮肤镜无法企及的深层皮肤结构检查的局限性,可获得皮肤从浅到深分层的图像,更直观、实时、动态、无创地检查皮损。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一旦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量产,将有望打破国际市场垄断,大大降低同类型设备使用成本,实现‘中国智造’的梦想。” 张运海介绍道。
张运海——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围绕医用光学技术、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医疗器械工程化技术等方向,吸纳人才,累计授权专利近7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0余项。
光学疼痛治疗仪
利用脉冲高能宽光谱光源照射患处,达到愈合伤口、止疼、消除急慢性炎症等作用,已成功实现转化,并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医用流式细胞仪
用于对细胞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如大小、内部结构、DNA、RNA、蛋白质、抗原等进行快速测量。现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干式生化分析仪
用于快速检测、分析生命化学物质的仪器,给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及健康状态提供信息依据。现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双光子荧光显微镜
生物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可用于对生物样品进行非侵入性研究;可以在600μm深度的三维空间获得亚微米的成像分辨率。现已实现销售。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高端生物医学显微物镜
各类显微镜的核心关键部件。
自2012年11月正式成立以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定位于面向生物医学的重大需求,开展先进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引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积极践行以市场为牵引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努力构建“人才+科技+产业+资本+市场”五位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
入选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
▼
据了解,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五大工程之首,江苏省经信委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明确的15个重点领域,分期分批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日前,省经信委发文公布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二批培育名单,全省15家单位入选,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获批江苏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的发起单位(培育名单)。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医用光学技术
生物医学检验技术
康复工程技术
医疗器械工程化技术
落实“八有要求”推进创新中心建设
▼
1
有明确的产业化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有一项或若干项有待突破、可促进形成国内领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或有前瞻性、有望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
2
有系统可行的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研发项目计划、成果转化产业化目标、经费筹措(包括政府资助)计划、研发投入和转化收益预算以及实现市场化自主运营的进程计划等
3
有产业链的重要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重点学科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作为中心组建成员,全部参与人员不低于200人
4
有吸引可持续投资和商业运行的能力,在组建过程中成员单位有一定资金匹配,全部组建资金(包括研发设备)不少于1000万元
5
有科学合理的章程或规章制度,包括科学的决策机制、自主经营机制、内部财务、人事和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成员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长效机制等,有技术转让、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等规定
6
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管理队伍,建立技术专家委员会作为内部咨询机构
7
有开放合作交流机制,面向行业和地区提供服务
8
有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
作为苏州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区内医疗器械产业形成了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为龙头的创新平台。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搭建了独具特色的价值5000多万元的包括设计、加工、测试与检验等功能的工程化平台,组建了近百人的专业化工程技术队伍,为医疗器械科技成果的放大实验和工程化提供技术保障,有效降低医疗器械产业化风险,高端工程化技术服务特色显著,成为江苏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助推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