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瞭望周刊】“铺路架桥”促转化

作者: 时间:2017-11-11
作者: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扈永顺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通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 金立旺摄/本刊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一项科技成果如不能及时转化,其效益会迅速衰减。

  “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来说,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的过程除政策、人才、资金外,还需要技术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全过程服务。”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总工程师傅国庆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当前还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问题,部分原因是转移转化链条未能有效衔接,技术转移体系还不健全。

  不可或缺的孵化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力量共同“铺路驾桥”。受访专家认为,转化各链条需要有效衔接,这也是由成果转化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在科研院所里产出科技成果与企业做成果转化有天壤之别。”太库科技CEO黄海燕向记者形容说,在科研院所里产出科研成果,就像在游泳池里,周边边界可知;而企业在市场化的环境里做成果转化,就如同在汪洋大海里求生存。

  其次,高新技术通常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在该项技术产品还没有打开市场时,一般的金融、投资公司不会投资,而没有资金支持科技成果就难以转化。“比如说石墨烯,大家都说好,但是在技术成熟度低、没有市场的时候,就难以获得资金支持。”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苏州中心主任景震强向记者解释说。

  再者,成果转化过程极其复杂,不是掌握成果一方与企业简单见个面就能成功的,也不是所有的科技成果都具备成熟的市场转化条件。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政策、资金等资源的获取,也需要专业机构进行产业链资源的配置。

  “这需要有专门机构进行中间的对接,帮助设计出转化路线图,为双方撮合、谈拢条件,包括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收益分配等。”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朱希铎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这些机构就是当下出现的各种孵化器、服务中心、众创空间等等,他们的作用就是将企业需要与科研院所结合起来,或者从市场上寻找有商用机会的产品和技术,再向科研机构发出需求。

  “孵化体系是为企业从0到1的过程中提供法律、会计、资金等各种不同模块的服务,需要有耐心地进行预孵化、孵化、商业周期的全程陪伴,这与社会上很多为大公司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同。”黄海燕介绍。

  傅国庆举例说,在上海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中,对还没有实力成立公司的个人,只要有想法、有科技成果,就可以参与到孵化体系中,在创业的“苗圃”阶段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孵化,进而完成一个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企业从孵化器里边出来,要真正进入竞争市场还需要继续的扶持。在加速器中,我们专门给这些企业一些特定支持手段,让它能够快速成长,真正进入市场。”傅国庆介绍道。

  科技部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众创空间数量已超过4200家,与3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多家加速器形成创业孵化服务链条,服务创业企业和团队超过40万家,培育上市挂牌企业近1000家。

  在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陈勇鸣看来,“虽然各种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如火如荼,但中介机构支撑能力较弱;科技创新服务业小、散、弱,专业化队伍缺乏。”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技人员队伍,但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人才匮乏,难以满足科技成果转化运营的需求。”朱希铎告诉记者。

  傅国庆同样认为,现在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是两个主要短板,需要加强专业孵化队伍建设。

  受访专家还表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还在科研院所的高墙大院内,中介机构与科研院所的沟通还缺乏渠道。

  “美国一些学院重点实验室会与大型公司建立联合工作室,如斯坦福大学有一个设计学院,是学校里各个学院的融合,有物理学家、心理学家、设计人员参与,他们与苹果等公司合作,苹果早期的部分设计就是由他们来做。很多大学校长以前也在大企业做过CEO,对商业化非常了解。”黄海燕认为,美国成果转化机制较灵活,这些方面值得国内借鉴。

  创新转化模式 

  为突破成果转化难题,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一些前沿探索为科技成果转化积累了经验。

  科技成果转化法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校企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人员交流、开放实验室、建设大学科技园等多种形式,对接企业和产业需求推动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协同开展合作研发、中试熟化、应用推广及标准制定等,探索企业“研发众包”新模式,更加经济、便利地获得科技成果。

  通过“把企业搬进研究所,把研究所建在企业”的开放办院模式,一些科研机构探索、打通了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2012年,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南京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光机所与南京激光院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上海光机所定位于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和重大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应用于国防军工。对于可以转化为民用的科技成果,则输送到南京激光研究院,组织科技人员对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开展技术服务、产业孵化与产业集聚。”上海光机所副所长、南京激光院院长陈卫标告诉记者。

  “构建平台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方式。”中科院南京分院原院长周健民介绍说,他们通过搭建平台吸引来了人才,通过人才集聚了项目,又通过项目来带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和苏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设的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提出了以该所为依托、工程技术为纽带、投资基金为辅助,将成果转化多要素(政府、医院、企业、项目等)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模型。

  在资金支持方面,依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而建的科技服务网络苏州中心正在探索成立基金,要在企业培育阶段,投资社会风投机构看不准的项目,在企业孵化和加速阶段,则联合政府一起支持。

  “我们了解前沿科研项目,会在科研人员没有成立企业或者马上成立企业的阶段进行资金支持,而这个阶段社会风投机构因看不准往往不会投资,我们的支持主要集中在企业拿到A轮融资之前的阶段。”景震强说。

  为投资具有市场潜力的前沿科技产业化项目,今年9月,中科院直接出资设立的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正式启动,预计基金首期规模为30亿至50亿元,总规模预计将达到200亿元左右。投资方向包括量子测量技术应用、大型先进质子治疗仪、高性能锂电池等多个科技产业化项目。

  针对成果转化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不足的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李燕建议,要大力支持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建立市场化的淘汰机制,营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如出台相应的考核评价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人员进行公平的考核评价等。□

(来源:http://page.palmtrends.com/show.php?id=Lm98NP9898M74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