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榜——践行核心价值·勇立时代潮头
苏州医工所所长唐玉国(左二)。
名城新闻网讯(记者 吴菁)苏州医工所所长唐玉国心中一直埋藏着一个梦想——在未来的某一天,老百姓去医院就医时,用的都是苏州医工所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医疗仪器。产品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且价格便宜很多。这就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朴实动人的想法。
2012年11月, 唐玉国担任苏州医工所所长。他大胆提出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这不仅为苏州医工所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国内同行业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新模式。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苏州医工所从最初只有7、8个人组成的筹建组,发展成如今拥有400多人,占地208亩的一流研究所。
唐玉国与苏州的渊源,要从他年轻时说起。1997年,他从长春光机所物理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出站,留在了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短波光学研究,成为了同行们眼中冉冉升起的“科研之星”。2008年9月,踏实能干的唐玉国被委派到苏州参与筹建医工所,经过4年的努力,2012年11月26日,苏州医工所通过了验收,正式成为了中科院序列的研究所。
苏州医工所通过验收后,摆在唐玉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回到他所熟悉的长春光机所继续原来的工作,另一条是留在苏州发展。在长春,唐玉国有其乐融融的家庭、蒸蒸日上的科研事业。若回长春,他的前途将一片光明。相比而言,苏州医工所刚通过验收,还处于起步阶段。留下来,一切得从头做起。“我不能丢下那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我不能看着刚刚起步的事业又中断了。”面对两条不同的路,唐玉国毅然放弃了在长光所多年来的科研与人脉积累,义无反顾来苏,奏响了事业的新篇章。
幸福的一家三口。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刚刚筹建时,既没有领军人才,也没有学科方向。对于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大家都很迷茫。“我们要敢做敢为,闯出一条路!”根据医工所和国内医疗设备市场中的实际情况,唐玉国提出,要研发一批适用于基层社区医疗的设备,这就是“低成本诊断与治疗工程项目群”。但由于当时苏州医工所人才力量还十分薄弱,这个设想在那时开展起来并不容易。“先干了再说!”唐玉国身先士卒,带领所里10多个刚从大学校门出来且毫无项目经验的研究生开会讨论、制定初步方案和撰写项目申报书。那一段时间里,唐玉国夜以继日,天天熬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下,项目最终被拿下,项目组获批近3000万元的科研经费。
经费有了,但是项目研发更艰巨。由于两地奔波以及长期的劳累,没过多久,唐玉国一次在长光所工作时,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在住院期间,唐玉国仍然心系医工所,经常通过电话、邮件指导所里年轻人的科研工作。出院后,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回到苏州,带领团队继续攻关。
“玉国是一个非常勤勉的人,每天脑子里想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我看着他当上医工所所长两年,头发全白了,打心眼里心疼啊。”唐玉国的妻子说。他每天四五点起床处理邮件,效率非常高,两三个小时就能看完大部分内容,但他的任务实在太多了,时间还是不够,恨不得一分钟都当成两分钟用。
唐玉国就是这样一个勇于承担重任的“拼命三郎”。凭着他的敢想敢干、不畏艰难的“拼”劲,他从光机所的“科研之星”,一路成长为医工所的“领路人”,带领苏州医工所站到了一个发展的新起点上。
唐玉国在指导工作
唐玉国在指导学生实验。
科学事业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为了促进苏州医工所乃至国家的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唐玉国非常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为了吸纳人才到苏州医工所工作,仅在2013年,唐玉国就3次飞赴美国硅谷挖掘和引进人才。在他的努力下,中科院核酸检测技术中心主任郑岷雪等十几位专家陆续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来到了苏州医工所。不少国际上最顶尖的团队也被唐玉国挖到了苏州医工所。在工程技术方面,苏州医工所还聘请了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和其团队来苏州工作。
“医工所虽然条件有限,但我们会尽最大能力为人才创造好科研和生活环境,让他们一心一意地在这里工作。”唐玉国说。除了全职引进国外团队,唐玉国还大胆尝试以“半入职”形式引进国外科技人才。今年3月,唐玉国去美国硅谷与“海纳百川”公司进行洽谈,为顺利达成合作,唐玉国同意对方的科技人员可以继续留在硅谷工作,但要在技术上为苏州医工所提供支持;在与一名剑桥大学的博士后谈合作时,唐玉国干脆要求他一年只需要三个月到医工所工作,其他时间还是待在英国,“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我觉得现在很多地方招人都要全职,一些人全职回来,无法适应国内情况,有时反而做不出成果。”
苏州医工所规模。
截至2016年5月底,研究所人员总量达403人,其中江苏省双创人才14人,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会员”8人;研究员35人,副研究员50人;高访、客座25人;在学研究生14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92%,35岁及以下青年职工占75%。有了人才,苏州医工所在短短几年内,发展突飞猛进,“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和国家级的实验室纷纷建立,耀眼的成绩令同行刮目相看。
在中国,望远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在显微光学领域,由于长期缺乏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高端显微镜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在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科技发展。“一定要把苏州医工所打造成为中国显微光学的基地!”为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唐玉国带领团队不分昼夜,攻克难关。经过几年艰辛努力,如今,苏州医工所研制的高端显微镜不仅成本低、成像快,还出口到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打破了欧美市场的行业垄断。
在唐玉国的带领下,苏州医工所已建成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6个苏州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共承担国家、中科院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军工项目、企业委托项目近300项,对外争取研究经费总量已达4.5亿元;累计授权专利300余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00余篇;孵化了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搭建了成果转化工程化平台,10多个重大项目正在运行。超大型远程投光灯、新型数字化视神经功能客观RAPD检测仪、流式细胞仪、“健康果”甲醛浓度实时检测仪等一系列科研成果相继诞生,苏州医工所正不断将更多达到国际标准的产品推向市场,服务国计民生。
(责编:李刻)
(来源:http://news.2500sz.com/news/szxw/2016-9/5_29941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