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忘,坚守医疗器械国产化道路——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工程化中心罗刚银研究员先进事迹

作者: 时间:2021-10-12

  罗刚银,男,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苏州医工所工程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目前从事临床检验仪器方向和医疗器械工程化技术方向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体外诊断仪器。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及企业课题的攻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累计申请专利5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初入行,方知任重道远 

  目前国产医疗器械还以低端设备为主,大型的、先进的医疗器械还很少看到!”这是罗刚银入所从事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后,在医疗器械检验所做仪器注册检验时,检验老师一番不经意的话,却深深的烙印在罗刚银的心中。 

  每当去医院看到一台台进口医疗器械,他深感我们的高端医疗器械被国外垄断,国民的医疗条件被攥在别人手中,更快更多地研发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对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医疗器械国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不知多少人的努力,但罗刚银暗下决心,要刻苦钻研,致力于医疗器械工程化研究,为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夯实工程技术,打造国产精品”。一直以来,他在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工程化的道路上以此激励自己。 

  搞研发,攻克技术难关 

  体外诊断设备对于国民疾病诊断和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的体外诊断行业起步较晚,研发的基础条件较差,加工水平不高,核心元件缺乏,导致罗刚银在设备研发过程中遇到到了不少技术难关,所需的很多功能模块也都需要自己开发。 

  从业几年来,罗刚银先后参与或负责开发的设备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型配血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荧光定量免疫分析仪、时间分辨能量转移荧光免疫分析仪等。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研发过程中,光学读数模块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成本高、周期长,而且项目周期不等人,为了能够尽快进行测试,他不分昼夜,翻阅大量资料,经常与同事们一起讨论方案到后半夜。在实验尝试了多种解决方案后,最终创造性地通过光敏二极管阵列化配合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实现了光栅型后分光光电阵列探测器的设计。 

  在体外诊断设备的研发过程中,他刻苦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最终研制成功了多款高端的体外诊断设备,并成功转化到了企业。 

  工程化,跨越死亡之谷 

  2015年,研究所提出要进行医疗器械工程化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化率更低,医疗器械的成果转化更是如此,因为医疗器械不仅是学科交叉的复杂技术领域,同时还具有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小批量多品种等行业特点。因此,工程化这个“死亡之谷”没有人愿意去碰。  

  此时,罗刚银所带领的团队在研发方面可以说已经是风生水起,在旁人看来,实在是没有理由去工程化这条路。但是,对于在这个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近十年的罗刚银看来,工程化难题深深地阻碍了医疗器械国产化的道路,这个困难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实验室研究出来的产品再先进,最终可能也只是停留在实验室。于是,他向所里主动请缨,要求承担工程化部分的工作。 

  工程化很难,对于新成立的研究所搞工程化,更是难上加难。就是在这种近乎零基础的状况下,罗刚银从零开始,一步步建立起了研究所的医疗器械工程化管理体系,凝练了针对医疗器械的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环境适应性等工程化技术,并总结出一套以项目为核心,生命周期为主线,矩阵管理为模式,质量管理为框架的工程化项目管理流程。 

  不同于做研发,只要原理验证通过就算成功,工程化的目标是要把产品做稳定可靠。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罗刚银就接到了所里下单的第一个工程化任务。起初,一切进展顺利,仪器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客户的要求。有一天早上,他来到实验室发现,仪器的性能出现了下降,尽管通过简单的调试,恢复了正常。但是嗅觉敏锐的他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万一仪器在医院使用过程中出现这种问题,产生的后果是不能够被接受的。于是,他带领同事一起重现问题,排查原因,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后,发现是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测量波动。在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和充分测试后,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不断地解决一系列这种问题,极大了提高了医疗器械科研成果的工程化速度和成果转化效率,截至目前,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多个项目的工程化工作,成果转化总金额达三千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抗疫情,担使命诚奉献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苏州医工所工程化中心及时响应所党委号召,在除夕夜组织成立了“新冠病毒快速检测项目攻关突击队”,队长便是此时还在科研攻关的罗刚银。 

  罗刚银深知此次研发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虽然正值春节假期,团队成员都已经放假回家,但他克服假期困难,迅速牵头召集分散在各地精干团队成员,建立了每半天通过微信视频汇报工作进展的规定。新年期间,罗刚银带领突击队组织多轮方案讨论,日夜加班,迅速完成光学、机械、电子及软件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样机设计;面对疫情期间没有工厂加工配件的难题,他协调所加工中心帮助解决加工难题;为尽快研制出检测仪器,居家自我隔离的突击队队员毅然将样机带至家中调试。 

  一个多月以来,罗刚银同志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每天在单位工作15个小时以上,以泡面为食、与仪器为伴,肩负起光、机、电和软件的全部调试,时常工作到后半夜。罗刚银同志这种不计得失、关键时刻站得出、必要时候顶得上的行为完全符合预备党员的要求,经所党委讨论,报苏州市委组织部,决定尽快对其开展政审和预审,发展其为预备党员。最终,突击队与时间赛跑,仅用了21天就研发出产品样机2台并交付给合作单位。 

  从寒冷的东北到温暖的南方,从学生成长为行业内的专家,罗刚银始终致力于解决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基础研发,还是工程化和产业化,哪里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这就是以医疗器械国产化为己任的罗刚银。

罗刚银同志带领团队成员现场调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