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工程研发战线上的“拼命三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医用康复室成贤锴副研究员先进事迹

作者: 时间:2021-10-11

  成贤锴同志,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学士学位,2011年获中科院南京天光所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加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康复工程研究室。先后从事图像与数字信号处理、数控系统和光学系统研发、多平台软件系统开发和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研制,现研究方向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障碍康复。至今作为项目负责人、分系统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与了20多项国家、省市和横向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研制样机10余台。 

  科研一线的“排头兵” 

  8年多来的工作与生活中,他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也影响着身边的人。他刻苦钻研,埋头苦干,996已经完全无法涵盖他的工作强度,每天早上,成贤锴同志都是最早来到实验室,下班后接完孩子就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康复室的灯火经常为他一直燃到后半夜。第二天同事们看到成贤锴同志浓浓的黑眼圈和熬夜后水肿的脸颊,就知道昨天晚上又是一个大夜,而他只是干了桌子上的红牛,就又精神抖擞的又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是什么支撑着他毫不顾忌自己的身体,如“拼命三郎”似的投入到科研事业中?毫无疑问,是因为他对所从事事业的热爱,是对于所研究的课题方向充满了信心,是他作为一个党员同志,身上那种不怕挫折攻坚克难的毅力和对于事业的信念感、使命感,支撑着他不断砥砺前行。 

  默默奉献的“奋斗者” 

  刚入所的那两年,因为科研需求,成贤锴同志要跟随团队长驻长春光机所近两年的时间,成贤锴同志要同时克服科研工作上遇到的难关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平衡。就在他与相爱多年的恋人即将步入婚礼殿堂的前夕,项目中一个主轴电机突然出现烧坏的情况,如果他放任不管请婚假回去,领导也不会为难他,但是他当时急于找出问题原因,一心想着如果找到原因就可以趁他婚礼期间来进行维修电机和修改方案,就这样的初衷,成贤锴同志毅然留了下来,加班加点的攻克难关,留爱人独自一人在苏州准备婚礼,在他锲而不舍昼夜不分的努力下,终于解决了问题,直到婚礼开始前一天晚上才赶到了苏州!后来妻子怀孕,孩子刚出生的那段时间,当时正是光栅刻化机检测系统项目最紧张的时候,成贤锴同志负责着硬件调试和软件设计的任务,为了不影响科研任务,在家人最需要他的时候都没能陪伴在他们身边,我们都不禁感叹,每一个奋斗在一线的科研人员的成长都离不开身后默默付出的家人,家人是支持他们最强有力最无私的后盾! 

  攻坚克难的“急先锋” 

  2017年底,基于科室研究方向和项目需求,成贤锴同志接下了“虚拟现实技术(VR)治疗儿童孤独症项目”的重任,VR虚拟现实是一个新的方向新的技术,对于原本做算法和软件开发的成贤锴同志是一个完全新的领域。但是他坚定的接下了这项任务,从前期的调研,招标,大CAVE实验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几经坎坷。他主动放弃周末,放弃休息时间,仅用了大半年时间就成功围绕康复领域开发了圆桌式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基于自闭症儿童的四屏拼接式小型CAVE系统、基于运动障碍的屏风式VR康复系统、基于老年陪护的全息投影陪护系统、基于眼动的兴趣探索与分析系统等等一系列的软件系统,并研制了双屏AR交互系统、三屏AR交互系统、认知康复一体机、桌面级CAVE系统、全息投影一体机等多台样机。 

  2018年高温假期间,成贤锴同志主动放弃了假期,作为牵头单位,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专项,前后两个月时间,与十几家合作单位沟通协调,组织并参与总申报书和课题四内容的编写,一路过关斩将并挺进了最终答辩,虽然最后遗憾未能成功拿下该项目,但是在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过程中成贤锴同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他在VR虚拟现实领域不断地探索与攻坚克难,来年再战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和结果。如今的VR认知康复已经在成贤锴同志的带领下,成为了康复工程研究室的五大研究方向之一,成贤锴同志不断探索VR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方向,明确要将虚拟现实往产品化方向发展的目标,根据不同的需求定位,开发了既有高精尖,又有接地气的一系列虚拟现实类产品,并与苏州仁爱学校共同筹建“自闭症儿童康复示范应用与教育基地”,共同开展自闭症、脑瘫儿童的康复教学及康复机理方法研究,进行儿童科普教育和康复训练。 

  成贤锴同志就是我们党员队伍中普普通通,但又非常可爱的一员。他体现着每一位从事科研工作的党员同志身上特有的品质。踏实,质朴,勤劳,说的少,做得多,他以“拼命三郎”的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以坚定的信仰和强烈的使命感为科研事业奉献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着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