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苏州医工所优秀员工徐振华

作者: 时间:2022-03-04

    不忘初心,做生物医学工程科技发展坚定的守护者  

  徐振华,男,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20117月,徐振华同志告别校园,从渤海之滨来到古城苏州,加入筹建中的苏州医工所,投身于当时还很陌生的生物医学工程科技事业。 

  十年岁月如白驹过隙,徐振华同志经过资产财务、计划质量、国科集团公司等多个岗位历练,逐渐拓展了对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领域的认知,成长为心怀“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使命的科技服务工作者。他立足科技支撑岗位,默默奉献,努力提升各方面专业素质,曾获苏州医工所优秀党员、质量与档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做科研工作的服务员 

  2011年,苏州医工所还是个非常年轻的单位。刚刚搬入新的园区,同事们满是年轻的面孔,各项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研发工作已开始只争朝夕地忙碌着。进所头几年,徐振华同志主要是在跟仪器设备打交道,保障科研仪器物资供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仪器设备是科研人员上阵拼搏的利器坚兵,研究所初创期项目才刚刚起步,需要购置大量的科研仪器,大额、进口设备很多,其中涉及到政府采购、招投标、进出口等一些复杂流程,一方面国家财政资金需要遵守各项法规政策,另一方面科研就是和时间赛跑,因此需要兼顾流程合规性和采购的时效性。徐振华同志基于全所装备规划、以研究室和项目组具体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协助科研人员开展仪器选型、询价谈判,让仪器性能指标能够实实在在满足日常科研所需;同时仔细分析业务实质、优化完善业务流程、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在制度规定要求下尽量压缩办理周期。仪器招标工作统一在北京进行,徐振华同志多次乘动卧列车前往北京,开标后再匆匆返回;进口仪器货期长、报关手续复杂,他充分利用好备货的时间差,预先做好科教免税备案、提前报关等手续,极大降低了海关、检验检疫环节所占用的时间。最终较好地完成了显微物镜加工平台、EMC测试平台、干细胞中心、动物模型实验平台等重大仪器平台采购任务,并利用进口仪器免税和国产仪器退税政策,累计节约了采购经费约1200万元。 

  之后几年随着工作岗位的调整,徐振华同志陆续从事过科研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依旧保持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强调体系化、标准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抓关键项目节点。2020年初他加入苏州国科医工集团,继续为研究所工程项目开发和成果转化做好服务工作。为了对国科集团产品体系进行聚焦和完善,他一遍遍地跑项目组,参加论坛展会,向科研人员、行业专家请教,协助项目组梳理物料成本,组织广宣设计,国科集团形成了以数字PCR、三重四极杆质谱为代表的核心产品线,在对外宣传和推广时能更加有的放矢;为促进技术对接、成果转化,他积极联系威高等国内医疗器械头部企业来所交流,和研发人员一起联系医生做调研,让研发需求输入更落地、更能满足市场和用户要求,对促成后续技术委托开发业务以及自主精准立项起到了推动作用。 

  提升专业能力,永远在路上 

  服务科研,创新工作,只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徐振华同志意识到,科技发展也需要辅以科学的管理方法,研究所的管理支撑部门决不能只做信息的传递员、流程的搬运工,必须要提升个人专业素质,避免固步自封和惯性思维。在工作之余,他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拓展能力边界。在资财处工作时,其自学取得了国家会计师资格证书,后来还报名参加了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考试,四年里挑灯夜读,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终于取得了CPA证书。在转到项目管理等业务工作后,他报名参加了项目管理专业认证(PMP)、产品经理国际资格认证(NPDP)等培训考试,放弃多个周末参加课程,深入系统地学习了项目管理、产品开发的方法及工具,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地支撑。人最难的是超越自己,在工作生活变得忙碌时,惰性心理很容易产生,他也多次考虑过是否要放弃,但是想到研究所科研业务在飞速发展,对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最终他还是硬着头皮跨出了舒适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提出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新要求,医疗器械的创新将永远在路上,对于每一个科技服务支撑人员,也将永远在路上。 

  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回首往昔,徐振华同志庆幸自己加入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组织、投身于一项事关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他也将继续不忘初心,立足岗位,汇聚点滴努力,做生物医学工程科技发展坚定的守护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