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怀揣“医工使命”践行“新区精神”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员汪大明:与疫情赛跑到底

作者: 时间:2020-11-11

????98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员汪大明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当天,他胸佩大红花,盛装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和国家的最高表彰。就是这个默默无闻耕耘多年的科研人员,在关键时刻勇担重任,率领团队开发出一套现场快速核酸诊断系统。目前,产品已被纳入中央加快提升检测能力生产扩能5个核酸产品 

  汪大明认为,荣誉背后并非他一人之功,他心里这份真切的踏实和自豪,更多地来自于无数个心怀希望的研发夜晚,来自于义无反顾逆行武汉所做的临床试验,来自于团队成员并肩奋斗,钻得进去沉得下心来的久久为功。 

  今年,恰逢高新区成立30周年。汪大明的经历恰好又一次展现了团结、拼搏、务实、争先的新区精神,他们这些科研人员在枯燥焦灼的研发中孤注一掷,奋力与疫情赛跑到底的决心,成为了对新区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与写照。 

  起初,汪大明从身为医生的妻子口中得知,武汉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汪大明琢磨着,病毒的精准检测是首要问题,如果能用自己的分子诊断技术去帮助医生,是否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了?他的想法立即得到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所长唐玉国和党委书记杨洪波的大力支持。“疫情所需,国家有召,咱们要创造条件快速推进,尽早将产品用到病毒的检测中,帮助一线医生精准诊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在电话中,唐玉国这样说。与此同时,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党委向全体党员、职工发出倡议,号召大家积极投身到紧急科研攻关、抗击疫情的行动中去。 

  很快,这家有着医疗器械行业“领头羊”之称的院所里立刻成立起若干支不同技术路径的冲锋队。汪大明的团队主要对“基于核酸杂交和免疫荧光捕获法”的现场快速核酸诊断系统进行应急攻关。研发、注册、生产、推广……一场夜以继日的赛跑即刻展开。 

  经过一个多月不眠不休的攻关,这套现场快速核酸诊断系统进入国家药监局第二批应急评审通道,并被列入中科院“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防控”专项重点关注项目。 

  期间,211日是汪大明儿子的生日。当天夜里11点,正在加班的他接到了儿子的电话。汪大明心里充满了愧疚,却又无怨无悔。他告诉儿子:现在全国有许多生病的人需要爸爸尽快做出产品,帮助他们准确检测疾病,接受治疗,等爸爸的产品出来给大家用上了,一定给你补过生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214日,配套试剂盒通过中国药品检定研究院检定;225日,汪大明带着团队毅然逆行武汉完成了近千例新冠肺炎阳性病毒样本临床试验;324日,整套系统经国家药监局审批,获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准予临床应用。他本人也在武汉抗疫一线火线入党。 

  当时,全国多地依据现有实验室条件已可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核酸序列,但其耗时长且运输样品和检测过程都极为复杂。面对急剧上升的感染人群数据,汪大明团队研发出的产品具备检测速度快、产品体积小、便于携带等优势,恰如市场需求的“及时雨”。 

  “我们的系统可常温运输,非常适用于地铁、轻轨、机场等公共场所,45分钟就能出检测结果。汪大明介绍。整个系统包括自主研发的试剂盒和配套的免疫荧光分析仪,一小时最多可测试60份样本。其采用的杂交捕获免疫荧光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省略了核酸提取纯化、扩增等必要步骤,更为简便。在实际应用中,仅需对疑似患者提取20微升咽拭子或痰液样本,就能为新型冠状病毒即时监测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 

  除此以外,汪大明还研发出可一次采样同时检测两种抗体的自测用抗体检测试剂,已获欧盟CE认证并出口国外助力国际抗疫。 

  技术的突破非一日之功,而是来源于多年的深耕不懈。放眼整个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这里还有很多和汪大明一样奋勇拼搏、践行使命的科研人员。 

  疫情发生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工程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弼陡牵头迅速组织团队,与副主任罗刚银一同研发了基于恒温CRISPR法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系统;中科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连群第一时间研制出基于芯片式恒温扩增技术核酸即时检验仪器;检验室团队研发的超高通量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可缓解目前海关输入性疫情防控压力增大的问题…… 

  事实上,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建设成立以来的10多年中,许许多多与汪大明一样的科研人员,也曾同样因技术突破创造过无数个高光时刻。他们研发的产品技术有的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甚至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这些成就在高新区过去30年历史长河里灿若繁星,熠熠生辉,书写了太湖时代篇章里不可多得的精彩一页。 

  牢记“服务人民健康幸福”从业初心,积极践行“创新生物医学工程”重要使命。采访最后,汪大明坚定地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扬和传承好‘团结、拼搏、务实、争先’的新区精神,为高新区、为苏州市、为全国医疗器械行业无怨无悔地贡献科研力量。” (施为) 

(来源:http://www.snd.gov.cn/hqqrmzf/zwxw/202011/6d0b725741124bedba419a1f7d073064.shtml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