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与思考为伍,以创新为伴——访苏州医工所省“双创人才”王守岩

作者: 时间:2014-08-15

  本报讯(夏燕燕)晚上10点,当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休息时,王守岩缓缓地从办公桌旁站了起来,准备下班回家。自2012年回国到苏州医工所工作,工作到晚上10点早已成为他的习惯。

  “凡事喜欢思考、有想法、有胆识、执行力强、善沟通、极具创新精神……”谈起王守岩,他所带的神经工程研究组的成员给出了这样的评价。10余年来,正是凭借着这些特质,王守岩始终行走在神经工程领域最前沿。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后期间,他因在生物医学工程及临床神经科学交叉研究中的突出贡献曾连续两年获得牛津大学杰出贡献奖;他曾在《Brain》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总引数超过300余次。回国一年后,他又获批“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和“苏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高层次人才”。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中,他建立了近20人的研究团队,承担了9个研究项目,研究经费达1500万元。其中,正在研发的术中导航系统已经申请国际专利,包括光刺激神经调控系统在内的系列产品已经申请多项国家专利。

  “在创新性研究方面,王老师一直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而在工作中,他也总是思考一些创新性的东西。”苏州医工所神经工程研究组副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博士王心醉告诉记者。“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传统的研发模式是先研发出相关医疗器械再应用于临床,而我们正在尝试与医生一起组建研发团队,探索从临床问题出发的逆向创新研发模式。”王守岩对记者表示。

  

  博士后转投神经工程领域 为梦想牵手苏州医工所

  

  1994年,王守岩从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后,攻读了该校生理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后,王守岩留校任航空航天医学系讲师,直到2002年2月。2002年3月,王守岩赴英国牛津大学生理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攻神经工程领域,从事大脑功能研究以及脑疾病新的治疗办法和仪器研发。“转投神经工程领域做研究一方面是兴趣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该领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较强的创新性。”王守岩告诉记者。博士后出站后,王守岩被聘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声音振动研究所终身讲师。

  自踏入该领域,王守岩在《Brain》、《Current  Bi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肌张力异常的神经机制研究》、《人脑基底神经节在主动运动离线反馈控制中的作用》 等40余篇论文。“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希望可以多培养一些研究人员,能把我学到的知识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走得更好更远。‘桃李满天下’是我的理想和责任,也是我选择回国到苏州医工所工作的原因之一。另外,我本科学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又在神经工程领域做研究,到苏州医工所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我工程、临床交叉学科的研究经历,同时也可以拓宽我的研究领域。建立多学科合作的研究平台,医生、工程师、甚至数学家可以一起愉快地交流和工作,是我的梦想。”王守岩对记者解释道。

  

  9个在研项目,6项专利申请,带领团队精心绘制“创新路线图”

  

  2012年,王守岩带着梦想回国到苏州医工所工作,任医工所电子技术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初到医工所,王守岩做的第一件事即是进行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培养。经过积极努力,王守岩创建了神经工程研究组,目前,研究组共有成员19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1人,研究实习员4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0人。成立两年多来,王守岩一直带领他的团队精心绘制“创新路线图”,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和相关医疗仪器。“我设想的模式是与临床医生一起,面向临床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从临床需求出发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实现原始创新和跨越发展。我们将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进行创新集成研发,研发过程中可以借助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力量,通过国家专门设立的科研基金和产业化基金,研发成果将通过孵化平台进行产业化并推向市场。”王守岩描绘着他的蓝图。

  目前,王守岩正主导参与“智能神经调控”、“闭环光—电神经调控”、“功能神经外科术中导航”等9个项目的研发。其中,王守岩团队和解放军总医院合作研发的术中导航系统已经完成样机制作,并申请了国际专利。据介绍,该款产品从2012年底开始研发,采用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神经信息处理技术。目前,王守岩和其团队正不断优化该产品的性能,预计今年年底将推出较为完整的系统,并将在英国牛津大学附属医院试用并申请欧盟认证。另一个在研的光刺激神经调控系统也已完成样机的制作,并申请了发明专利。据悉,该系统从去年9月开始研制,主要原理为用光刺激大脑改变其活动,以治疗疾病。“这款仪器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发光点小,可以精确地控制16个微小发光点,一个发光点仅仅0.09平方微米,即相当于一个铅笔尖大小的区域。二是这款系统较为智能,可以实时处理大脑的信息。”王守岩说。据悉,8月,他们和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合作将该技术用于脊髓损伤修复实验,未来将用于治疗帕金森、抑郁症等和大脑相关的疾病。

  除以上研发项目外,王守岩还带领团队积极研制植入式低功耗无线血糖监测仪、基于移动技术的可穿戴睡眠监测等系统,并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其中,植入式低功耗无线血糖监测仪主要用于血糖测量,较于传统的针扎测量方法,该款仪器的优势在于可进行连续测试,无需针扎测量。

  “‘关爱生命,创新未来’,这既是我们这个团队的愿景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研发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帮助医生解决医学难题,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未来,我希望可以培养一个交叉学科的团队,建立5个临床交叉研发中心,可以在医院建立一个由医生组成的研究组,与医生开展广泛的合作。目前,我们研究组已经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等4家医院展开合作,并与英国牛津大学附属医院的教授、医生进行密切交流。我会继续带领我的团队在神经工程领域最前沿积极探索,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王守岩坚定地表示。

(原文链接:http://epaper.subaonet.com/szgx/html/2014-08/10/content_245609.htm)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