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苏州医工所举办第十三期“BMEF科灵学术论坛” Simon R Schultz教授作报告

作者:张艳微 时间:2024-11-18

11月1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举办第十三期“BMEF科灵学术论坛”,邀请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Simon R Schultz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苏州医工所巩岩研究员、李敏、周镇乔、张艳微等出席论坛,论坛由巩岩研究员主持。

巩岩研究员向Simon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论坛设立的相关背景,Simon教授的科研经历及参会嘉宾的科研背景。

Simon教授作了题为“Amyloid pathology reduces dynamic rangeand disrupts neural coding in 5xFAD mice”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特征及淀粉样斑块附近的神经元异常活动。为了了解AD中的淀粉样变如何改变影响记忆编码和回忆的电路特性,Simon教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搭建可用于活动小鼠观测的双光子显微镜平台,研究5xFAD小鼠中海马CA1区细胞的神经元活动、到淀粉样斑的距离和空间记忆读数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些电路特性的变化是如何影响记忆编码和回忆,以及强迫交替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表现。这些研究结果为阿尔茨海默病记忆障碍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

报告会上,Simon教授还与聆听报告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进行了互动和交流,鼓励大家积极思考。

报告会后,苏州医工所巩岩研究员向Simon教授赠送了纪念证书。

Simon R Schultz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的神经技术教授,也是帝国卓越神经技术中心主任,在Sainsbury Wellcome神经回路和行为中心担任附属教员,并在牛津MRC脑网络动力学单元和东京理研脑科学中心担任访问研究员,是工程技术研究所(FIET)和英国皇家生物学会(FRSB)的研究员。Simon教授的第一个学位是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的物理学、应用数学和电气与计算机工程,接着获得悉尼大学的电气工程硕士学位,于1998年在牛津大学获得计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纽约大学和伦敦大学完成神经科学领域的博士后研究。

Simon教授于2004年加入帝国理工学院,在神经编码方面的工作广为人知,包括开发基于信息论和图论的新算法分析神经生理学数据,使用双光子钙成像研究神经元群体活动中感觉和认知变量的编码。主要成果包括新型多光子扫描算法、行为读出装置、双光子钙成像处理算法以及双光子靶向自动膜片钳电生理学。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利用介观多光子成像来研究记忆巩固的脑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增强记忆的神经技术。

论坛现场

Simon教授做学术报告

巩岩研究员向Simon教授赠送纪念证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