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医工所尹焕才团队在新型高灵敏荧光免疫层析传感器定量检测领域取得进展

作者:刘杰 时间:2025-02-21

免疫层析技术(ICA)作为一种基于固相层析原理的检测方法,因其简便易行、快速高效且成本较低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即时检测(POCT)领域。经典的基于金纳米颗粒(AuNP)的比色ICA由于较低的灵敏度和有限的定量能力,限制了其在痕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显示,基于荧光的ICA表现出比传统比色ICA更高的灵敏度。然而,传统荧光材料通常具有聚集淬灭效应,由于形成分子间二聚体和π−π堆叠,当它们聚集时荧光信号减弱,致使传统的荧光ICA的实际检测范围通常只能达到10-100 ng/mL。

近期,苏州医工所尹焕才团队与白鹏利团队合作,提出将新兴的光致发光材料,钙钛矿量子点(CsPbX3),替代传统的胶体金纳米颗粒,建立新型的定量荧光免疫层析方法。通过原位结晶生长和水辅助策略合成了具有双重保护的水稳定的CsPbX3-MSN纳米复合材料(CsM-H)。利用羧基修饰的CsM-H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活化酯法偶联食品过敏原单克隆抗体,构建了双模式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FICA),用于测定食品基质中的小麦醇溶蛋白。与传统的比色及荧光层析试纸条相比,基于CsM-H的FICA显示出更高的灵敏度(比传统胶体金和时间分辨荧光微球的ICA灵敏度分别提升10倍和5倍),且在0-100 ng/mL浓度范围区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9)。超稳定的CsM-H纳米复合材料使FICA试纸条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可在室温下保存长达六个月,同时FICA表现出优异的特异性(交叉反应试验CR<1%)。高稳定性的钙钛矿纳米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ICA的灵敏度和定量检测能力,基于FICA的高灵敏免疫传感器为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以及临床诊断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1 新型荧光免疫层析传感器示意图及检测原理

图2 双重保护的钙钛矿量子点透射电镜图及性能表征

图3 基于钙钛矿量子点的定量荧光免疫层析方法检测过敏原蛋白的性能(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表征

相关研究成果以“In-situ growth of highly stable CsPbBr3@MSN@PbBr(OH) through water-assisted strategy for high sensitivity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为题,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3.3)。苏州医工所刘杰博士后、顾桐旭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白鹏利研究员、尹焕才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苏州市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59861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