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医工所孙敏轩团队在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机制研究最新成果

作者:赵容川 时间:2024-08-06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胃肠道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易进展为结直肠癌,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然而,炎症性肠病及其相关结直肠癌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疾病,自1997年首次报道了7名同时患有炎症性肠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例以来,已有大量相似病例被记录。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炎症性肠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共患的概率较高,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联。

近日,苏州医工所孙敏轩团队研究发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驱动分子核磷蛋白(NPM1)在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揭示了NPM1通过调节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线粒体功能影响其肠道稳态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图1),为炎症性肠病及其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以及炎症性肠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为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预后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点。

相关研究成果以“Nucleophosmin 1 promotes mucosal immunity by supporting mitochondrial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and ILC3 activity”为题发表于国际免疫学顶刊Nature Immunology(中国科学院一区TOPIF=27.7)。苏州医工所博士后赵容川为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杨姣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苏州医工所孙敏轩研究员、山东大学李石洋教授、同济大学彭长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苏州市基础研究试点项目等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4-01921-x

1. NPM1促进ILC3线粒体OXPHOS和生物发生,调节ILC3肠道稳态保护功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