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在中科院公众科学日之际,苏州医工所团委牵头,联合苏州医工所检验室和工程化研究中心,举办了“医工战疫”专题科普活动。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晚上六点半,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官方b站上给大家呈现。
抗疫三年,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测体温、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疫苗等关键词常被人们提及。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影响我们身体健康?我们如何对其进行检测?在治疗时,如何快速对药物进行筛选?本次公众科学日,苏州医工所科研人员以“医工战疫”为主题,带领大家云游苏州医工所,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主播风采
在细菌病毒观察实验区,科研人员介绍了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以及观察手段,包括怎样通过肉眼看到生活中常用物品表面的细菌以及菌落的形成,怎样对病毒进行荧光标记并在显微镜中观察到被荧光标记的病毒感染的细胞。在免疫检测实验区,科研人员介绍了机体应对病原入侵的机制以及免疫学检测的工作原理,引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并对检测试剂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讲解。在核酸检测实验区,科研人员展示了DNA双螺旋结构,并讲解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原理和全过程。在免疫反应与流式检验实验区,科研人员介绍了病毒入侵人体后发生的各种免疫反应,并展示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和淋巴细胞分类检测。在病原菌药敏检测区,科研人员展示了微量肉汤稀释法(金标准)进行药敏检测的主要实验结果,同时对比单细胞拉曼光谱结合重水标记进行药敏检测的结果。
细菌病毒观察实验区
免疫检测实验区
核酸检测实验区
免疫反应与流式检验实验区
病原菌药敏检测区
本次活动获得近4000人次观看,最高人气1800多人。跟随主播的脚步,大家领略了苏州医工所的夜景;听着老师们的讲解,从细菌到病毒,从检测到免疫,大家都有了更深入地认识;通过评论区提问,大家也了解了在苏州医工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情况。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科学传播志愿者协会由苏州医工所团委发起成立,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吸收志愿者一百多人,多次组织“走出去”“迎进来”以及线上直播的科学传播志愿活动,7年来,线下受众中小学生1.5万多人次,线上受众近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