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顺利举办了第三十七期“BMEF科灵学术论坛”。本期论坛特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主任研究员付华柱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论坛由苏州医工所郑健研究员主持,吸引了来自医学影像研究室、人工智能研究室、医用光学研究室等部门的近三十位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积极参与。

郑健研究员首先对付华柱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论坛背景以及付华柱教授在医学图像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随后,付华柱教授作了题为“Towards Trustworthy and Clinician-Friendly AI for Clinical Uses”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聚焦当前人工智能系统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两大核心挑战——可信度不足与临床实用性有限,系统介绍了医学图像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不确定量化、分布外检测、基础模型构建及其在罕见病诊疗中的应用等内容。他还重点介绍了GlobeReady——一个无需训练的眼底疾病智能诊断平台,该平台无需重新训练或额外技术干预,即可在不同人群与临床环境中保持稳定运行。这些研究成果为开发既具备技术鲁棒性又贴合一线医护人员需求与工作流程的人工智能系统指明了可行路径。

在互动交流环节,付华柱教授与现场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围绕医学通用模型与专科模型的互补性、生成数据的重要性、不确定性量化的原理及应用前景,以及临床专家知识如何有效融入模型学习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报告结束后,郑健研究员为付华柱教授颁发了“BMEF科灵学术论坛”纪念证书。

【论坛嘉宾简介】
付华柱教授现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高性能计算研究所(IHPC)首席科学家,研究方向涵盖医学图像分析、医疗人工智能及可信赖人工智能。他已在相关领域的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36,000次,并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付教授曾多次荣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包括2021年ICME最佳论文奖与2025年MICCAI青年科学家论文影响力奖。目前,他还担任IEEE TMI、TNNLS、JBHI及《Pattern Recognition》等多个国际顶尖期刊的副主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