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从初心到决心
序初闻 二
一五年 玖月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你的名字。
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依然清晰,那是九月,刚开学不久的一个晚上。下午的课上到五点半才结束,心情好不烦闷。晚上七点,教学楼C座3307教室,上一级的师兄师姐要给我们开“保研经验交流会”。
交流会上,刚结束保研流程的师兄师姐给我们介绍自己的去向,大多去处还是那些耳熟能详,带着结束了一天课程的烦闷怎么也提不起兴趣。这时,从师姐的嘴里听到了一个从未听过的名字——“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不由地放下了笔。初闻,注意点便放在了苏州两个字,我知道那是个极美的地儿,我脑中浮现的是优雅的苏绣,是静谧的园林和有趣的小曲儿。总听说自动化所,物理所,这个所那个所,却是第一次听到“医工所”。
听下去才知道,他的全称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2012年才正式成立,由于设立时间较晚,还不像其他所那样为人熟知。一直知道我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国内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起步晚,与国外还有相当的差距,各大高校的此专业也大多与其他相关专业安放在一起,没想到中国科学院已经正式设立了针对生医专业的研究机构。
私以为,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术侧重各有不同,学校的学术更加综合更加广泛,研究机构的学术更加专一更加深入。回想当初选择生医专业,是怀着对这一专业纯粹的热情,我也真诚地期待着能在这一专业领域取得些许成绩,为我国生医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提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作为学生我们并不背负关系国家命运的使命,却依然可以做到不改初心,而医工所就是这样一个让我践行初心的平台。我向往着,向往着来到这里,与他邂逅。
第一章 邂逅二
一六年 柒月
2016年7月25日12点10分,我在济南前往苏州的火车上,10车厢06号,靠窗。
南方这段时间被高温笼罩,户外活动超过十五分钟,整个人都会融化。然而在车厢里,25摄氏度左右,与外界一窗玻璃之隔的我,却有心情眺望窗外无边的炙热与苍翠。大三的这个暑假格外忙碌,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后,就开始奔波于“保研夏令营”,医工所是最后一站。
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站下车,拖着行李箱在烈日下行走,天气热的有些糟糕,一百米后,看到眼前石刻上的“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向里望去目之所及也只有门卫大叔和小广场的喷泉而已,眼前一座座的工作楼里想必才是主场,对科研工作怀有热情的人们在这里或是敲击键盘或是摆弄试管。
拖着行李箱去A3五楼签到,办完后坐电梯下楼,等电梯的过程中碰巧从右手的窗户看到了医工所全景。时间已过傍晚,眼底绿意盎然,尽是生机,远远地可以望见圆形的精致建筑后来才听说是科技城管委会的坐标。夏天的风匆匆吹过窗前,我驻足,凝视着窗外将逝的红霞与夕阳,“叮”电梯门打开,才将我拉回现实。
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听了多场报告,参观了各个实验室,为这里的科学氛围深深吸引,内心笃定,这里就是我想来的地方。题外话就是食堂稍不如意,要是能改善一下就完美了哈哈。夏令营的倒数第二天晚上,我认真准备了最后一天的面试,留下来,我势在必行。
第二章 相识二
一七年 捌月
高温假刚过,高温却没有减退,八月只会比七月更加火热。我开始进入课题组,这次我是作为医工所的一员回来的,再没有初来时的胆怯不安,我进入了这个家庭,并将以家庭成员的身份更加了解他。我的家族叫影像室,我的房间在C1 220。
回来的第一天,我惊喜地发现食堂不是去年来时那个样子了,他变得精致又丰富,我笑了笑,心想,对啊,医工所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又谦逊的地方,他在进步,他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他积极地去做出改变,他不会像年迈的老者般安于现状,他一直在追求更好。食堂的改革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工所的人文关怀,“医工所大家庭”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所领导对医工所管理的用心,把医工所打造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年轻的科研机构。所里的每位成员像家人一样温暖,课题组里,杨老师帮助我们科研上的进步见证我们心理上的成长,常师兄时刻关注学习以及生活的点点滴滴,师兄师姐每到饭点总会叫上我们一起;课题组之外,食堂打菜的阿姨开心地把菜分成满满的一盘盘,门卫大叔见你找不着快递会贴心地帮帮忙,物业值班的姑娘总能贴心的为你解决各种问题,健身室的值班大叔勤勤恳恳地待到关门,上班遇上打扫的阿姨也会和你相视一笑。我想正是这样的环境给予所里每位成员工作的动力,大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医工所创造一项又一项的成绩,因为有那么多的家人做后盾,我们无所畏惧。
九月还要去科大进行一年的课程学习,所以只在所里待了短短半月。本来刚结束本科毕业时内心的波澜壮阔竟因来到这里几乎平息,医工所有这样一股魔力,让人沉淀,让内心不再骚动。
第三章 停留二
一八年 壹月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是我对2018年初的冬天最深的记忆。
刚和合肥2018年的第一场雪挥别,没成想还会遇见苏州的第一场雪。一学期的课程学习早早的结束,我从合肥回到所里,这次的短暂停留大抵能有一个月。课题基本定下,我开始着手调研工作,在学校的一学期很是热闹,回来后才能安下心做些事情。
正逢年尾,赶上了所里的新年晚会开始筹备,偶然地加入了两个节目的演出。近一个月的里,不时地为了节目紧张排练,本来自己还是一个新人,课题组以外不认识几个人,却通过这次的节目排练认识了许多其他科室的同学。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后,晚上参加排练,大家总是其乐融融,像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地在做一件事那种温暖的感觉。
1月24号下午,A3 701进行了新年晚会第一次的串场彩排,各个科室精心准备的节目齐聚一堂,好不热闹。彩排结束后往C1走,天空开始飘起雪花,很期待一夜之后的景象。次日清晨,最北边那条小河还没结冰岸边柳树没了绿意却依然活跃,她们围成一圈拥医工所入怀,为奋斗在这里的科研工作者们筑起白色的梦墙。医工宝宝们开心地堆雪人,打雪仗,他们嬉闹着,欢声笑语点缀了久久的宁静。漫天的银白里,我想到甄嬛穿着红色斗篷在树下许以期盼,此刻我也许下祝愿“感谢来到这里,愿这里的人们幸福安康,愿医工所愈来愈好”。
第四章 归来二
一八年 陆月
在科大一年的课程结束。
这次回来,通往A3的小道上,石榴开始泛红,我仿佛听到她们对我说欢迎回家。即将开始与医工所相伴成长的两年,我想这里会发生更多更多的故事,数百位热爱科研的人会在这里创造更多更多的感动,如果可以,我想陪伴医工所比两年更久更久。
走出一年,归来仍是医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