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医工 绽放芳华
漫长等待,情定医工。2010年下半年,研二的我正处于找工作的时期,那个时候我已经决定将工作地定在苏州,唯一纠结的地方在于到底是外资企业还是科研院所。随着时间流逝,身边的同学陆陆续续都签了三方,我也偶尔面试了几个苏州的企业,拿到了太仓某外企的Offer。这个时候从网上看到了苏州医工所的招聘通知[1],不过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最后一站,而且时间要到12月,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说,到了11月没有签订三方Offer的已经很少了,要不要跟外企签订三方合同成为了我不得不面对问题。正是看了苏州医工所的网站介绍,得知苏州医工所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而医疗器械与机械电子专业又可以紧密结合,学有所用,医疗器械这个行业又大有可为,最终我放弃了外企的签约机会,并且在辅导员几次催促签订三方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等到12月份苏州医工所笔试、面试机会。别的同学都可以在学校笔试、面试,当年的我们不得不从哈尔滨坐火车赶到长春参加笔试、面试,并顺利通过笔试,最后苏州医工所的领导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远程面试。最终等到1月份,终于拿到了心仪的Offer,成为我们专业最晚签订三方的少数学生。
初出茅庐,委以重任。2011年7月份,我毕业后正式来到苏州医工所报到,并入职医学影像室。从懵懂的毕业生,在这里经过短暂的入职培训使我对苏州医工所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苏州医工所隶属于中科院科研院所序列,是科研领域的国家队,面向的是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而我们课题组所开展的科研项目正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研发国产医学影像CT设备。虽初出茅庐,但是课题组长依然给与我信任,委我以重任,负责CT数据采集系统的数字电路设计。由于硕士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压电微喷,与工作后的方向有所差别,所以要学习的东西非常之多。在下班之后,还要阅读很多资料,比如CT成像原理、系统组成、数据采集系统电路功能等,资料繁冗复杂,经过一个个夜晚的加班,CT成像原理和数字电路知识终于补齐,可以重点开展数字电路设计工作。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并且顺利的完成了课题组长交给的一个又一个子任务,并勇于解决课题组内有挑战性的难题,正是医工所的培养,我从一个青涩的毕业生,成长为科研骨干,熟悉了CT成像原理和数字电路设计技能。
扎根医工,绽放芳华。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号召全党同志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想这也是新时代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就是时刻要把为人民研发质优价廉的医疗器械产品作为自己的使命。自从2012年11月26日我所正式通过验收成为中科院正式序列研究所后,所领导快速给出医工所发展之路的答案,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所面对科研成果转化低效问题的答案,医工所的发展模式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双轮驱动”[2]。如今入所已有七个年头,角色也慢慢从项目骨干向着项目负责人转变,工作之中,我经历多个纵向与横向项目,发现很多科研项目的立项之初就定位不准或规划不清楚导致重复科研、低效科研,做出来的成果缺乏市场,无法转化。只有更准确的科研规划定位,切实贯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这一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践行为人民美好生活奋斗这一使命,才能答好这个时代给我们科研人员提出的答卷,才能不负韶华,绽放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