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医工初心,履健康使命
摘要:在大健康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为弥补我国在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技术空白而筹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研究所不忘创新生物医学工程初心,牢记服务人民健康幸福使命,取得了一系列骄傲的成绩。
关键词:初心;使命;创新
大健康产业是经济系统中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部门的总称。目前,大健康产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是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健康医疗器械是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利润率高。放眼全世界,健康经济在快速发展,美国大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是17.8%,加拿大、日本等国这个比例也超过了10%,而我国大健康产业仅占到全国总GDP的4%-5%,约合人民币4.6万亿元。为弥补我国在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技术空白,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医工所”)历经十年发展,不忘创新生物医学工程初心,牢记服务人民健康幸福使命,始终秉承“忠诚、务实、合作、创新”的发展理念,取得了一项一项傲人的成绩,成为在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不可替代的国立研究机构。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农历戊子撼中华,医工驻苏成佳话。戊子之年寓意繁茂之年,在2008年苏州医工所在苏州扎根发芽。苏州医工所由中科院,江苏省,苏州市三方共建,旨在填补我们在医疗器械装置研究等生物医学工程产业领域的空白。据统计,我国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被外资企业垄断。而苏州医工所作为中国科学院唯一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就是要打破这种不平衡,打破这种垄断,做我们中国人最好的医疗器械。
面对杂草丛生的土地,一起要从零开始,没有房,就靠租,没有科研设备,就去采购,全体人员秉承着“边建设、边科研、变出成果”的理念,在医工所一期建成使用时,就推出了25项最新研发成果,包括3项“生物医学影像系列”产品、6项“激光诊断治疗系列”、16项“临床检验分析系列”产品。
医工人在建所之初能做出种种成就,不单单凭借着他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更是他们心中怀揣着创新祖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初心与服务人民健康幸福的使命。作为一名入所一年的职工,我不仅要感谢筹建初期全体人员的辛勤奉献,更要继承他们这份初心与使命。
2、十年磨一剑,出鞘露锋芒
2018年是苏州医工所建所十周年,十年间,医工所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以前的“求生存”到现在的“谋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所党委的领导下,全所始终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整体思路,践行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党建带业务、党建促创新”的良性发展。我们所积极参与国家、地方的规划编制。先后参与科技部“人口与健康领域”技术预测战略研究、“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参与国家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制定;参加了国家健康保障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中科院生命领域人口健康方向规划和苏州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这无一不体现着我所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显著地位。
科技创新工作离不开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所党委积极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理念方针,针对我所70后职工断档的现实,大力启用年轻同志,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过程中,除加强其科研水平考察,还将其学术道德水平、政治理论和科技价值观作为重要评价标准。现在研究所的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达700人左右。近五年就撑到国家、中科院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军工项目、企业委托项目600余项,争取到科研经费近7亿元,授权专利近70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近1000篇。
此外,研究所与10余家三甲医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设立“医工结合”专项,也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办学、引进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博士后、成立成果转化中心等措施,与牛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一流高校和科研机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十年的探索中,研究所探索出了以国立研究所为依托、高端工程技术为核心,知识产权为纽带、资本为辅助、企业为承接、多要素(研、产、学、用、政、企、资、IP等)紧密结合的新型成果转化模式。十年之中,医工人披荆斩棘,不畏困难,在残酷的激烈竞争中开拓进取,为自己赢得一席之位,从此站稳了脚跟,我相信支撑他们的依旧是心中那份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党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进一步强调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医工所未来的发展,还是要紧紧跟随所党委绘就的蓝图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所工作从规划工作、科研工作、产业工作、计划与质量工作、人事教育工作、资产财务工作以及党群及创新文化工作七方面全面展开实行,确立切实目标。苏州医工所成立十年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而未来的的医工面临更大的挑战,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跨越,仍需我们团结一心,砥砺前行。
不管未来研究所发展道路是荆棘丛生还是春花烂漫,我们都应不忘创新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初心,牢记服务人民健康幸福的使命。创新是发展,人民是根本。
结语
苏州医工所有今天的发展绝非是偶然,因为在这里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甘愿为生物医学工程奉献青春,为人民健康幸福付出韶华,他们的名字叫“医工人”。而我有幸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作为医工人,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须争当业界楷模,榜样的力量会督促我们严于律己,也会为他人树立标杆。此乃医工之幸,国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