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唐玉国所长在美学术交流的一天
2016年5月下旬,我陪同唐玉国所长带领的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代表团,开始了跨越东西海岸的的美国之旅。所长的行程一如既往的紧张,短短几天内,安排了对东西海岸的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等多家世界名校,以及NIH总部的走访和学术交流。
由于头一天晚上坐中巴从波士顿长途跋涉赶往罗切斯特,凌晨两点左右才住进宾馆,连续几日奋战加上睡眠不足,导致第二天六点闹钟响后,疲惫不堪的我费了很大劲才从床上挣扎爬起来。睡眼惺忪地走到楼下cafeteria,看到唐所长和其他陪同出行的研究员们都已经穿戴整齐坐在楼下享用丰盛的西式早餐了,不到六点半,大家用餐完毕,所长要求大家6:40上车启程赶往罗切斯特大学。我查了查谷歌地图,疑惑地问所长,罗切斯特大学距离旅馆也不过一个小时车程,到了大学也才不到八点,别人也没上班,为啥要去那么早呢?所长解释说:“你这是大老远来人家这学习知识,对人尊重当然要早早赶过去等着别人。”我赶紧回到房间穿好西装跑下来,助理一看到我乐了:“你这扣子都系歪了!”
中巴按时出发,抵达罗切斯特大学时间尚早,空旷的校园偶尔走过一两个研究生。罗切斯特位于美国纽约州北部安大略湖畔,人口只有20万,这样一个美国东北部的小城市,却是20世纪世界光学重镇。在这座小镇上,诞生了施乐(Xerox)、柯达(Kodak)、博士伦(Bausch & Lomb)和西联(Western Union)等世界著名的大公司。罗切斯特大学的光学研究所全美排名第一,是柯达和博士伦于1929年共同建立的,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自建立以来先后授予了2400个学位,占美国全部授予光学学位的半壁江山。
一众研究员在校园里面闲逛了一阵子,负责接待的罗大中国学生会(CSSA)的年轻负责人方才姗姗来迟。罗大非常重视这次交流,从早上9点到晚上6点,除了午休时间,连续安排了十几位光学领域、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教授。首先参加交流的是James Zavislan教授,头发花白,精神矍铄。Zavislan教授80年代就从罗切斯特毕业,随后一直留校,是光学成像、共聚焦成像、生物医学影像,材料科学和光学设计方面的专家。医工所以唐玉国所长为首的光学专家们和罗切斯特的光学专家们进行了愉快的科学技术交流。CSSA的接待人和我穿插其中帮助翻译,但是很快就发现并不需要翻译太多,科学无国界,光学专家们很快用他们专长的技术语言熟络起来了。
时间过得很快,每位教授的交流时间为半个小时。一上午安排了五位教授,在半个小时内,既要了解美国教授的研究内容,又要向美国教授讲解医工所在生物医学工程和光学工程领域的前沿科学布局,时间非常紧凑。临近中午,尽管连灌了两大杯Espresso,持续讲话的我已经非常疲惫,感到头重脚轻。我扭头看了看唐所长,所长还是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地继续探讨技术细节,他勤学不倦的求索精神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
最后两位美国教授是生物和材料方面的专家,交流才开始,由于缺乏对生物材料领域的专业英语知识,我就感觉对方说的好像不是英语,我所材料和生物方面的专家马上把我替换下来,通过他们快速而准确的翻译,我也学习到了不少新材料和生物的专用术语。
中午十二点会议暂停,下午一点会议即将继续,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break time。我在大学食堂里面点了一杯可乐,一个火鸡三明治。距离我下定决心离开美国已经有两年时间了,又一次回到美国大学食堂吃着难以下咽的三明治,喝着甜得发腻的可乐,看着熙来攘往的年轻大学生,回忆着自己在美国大学村上山下乡的经历,竟然还有一点亲切的感觉。
下午的议程是研究生培养、企业孵化和成果转化,罗大研究生院的领导和罗大Venture Capital的总经理们汇聚一堂,和医工所领导们一起热烈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走过约翰霍普金斯的医学院,望着罗切斯特大学美丽的图书馆,唐玉国所长深有感触地说:“医工所缺的是大学和医院,大学就是传承,我们一定要给后来人留下可以传承的东西。医工所一定要建大学和医院,走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
一整天的交流结束后,时间已经接近六点半,我们驱车来到了安大略湖畔,一起欣赏美丽的落日。安大略湖(Lake Ontario)是世界第十四大湖,北邻加拿大安大略省,南毗尼亚加拉半岛和美国纽约州。它是北美洲五大淡水湖之一,属于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时候正是初夏,美国东北的丁香花才开放,到了傍晚,晚风还有些许料峭。湖面上不时飞过洁白的海鸥,海岸警备队悬挂的美国国旗提醒着我们正身处异乡。
在湖畔的小餐馆简单用过晚餐后,唐玉国所长宣布,还是想吃中餐啊。大家哈哈大笑,纷纷表示赞同!我们沿着安大略湖畔的砂石小路走出餐馆,望着平静的湖水,唐所长深情回忆起医工所这八年走过的峥嵘岁月。随着国家的发展,科技城从一片荒芜的农田变成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科教中心;医工所也从建所初期几十条枪,蜗居新区一隅,变成现在近700人的大型科研单位。医工所发展的过程,是和以所长为首的领导们经年累月为了国家的生物医学工程加班加点、呕心沥血工作分不开的。这里面的许多故事,听得让人时而感动,时而心旌神摇。创业者们力挽狂澜白手起家的经历,当时惊心动魄,现在娓娓道来。研究员们都竖起了耳朵,认真地倾听。
落日在湖面最后一抹余晖也消逝不见。我们的车经过罗切斯特市中心返回酒店,远眺杰尼斯河畔的柯达大厦。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和水面上潋滟的倒影连成一片,美得让人无法言语。看着这座城市,我的心情澎湃起伏。罗切斯特代表着美国光学工程二十世纪的成就,是第二次美国工业革命后科技霸权的缩影。而今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老牌光学巨头柯达已经逐渐式微。夜色中渐渐暗淡的罗切斯特,和工地遍布尘土飞扬热火朝天的科技城对比实在是太鲜明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从中国到美国,又从美国到中国,走过万里路,希望一切的努力,最终能在故乡这片热土上留下自己坚实的脚步。